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监控管理
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监控管理
石油化工的生产及围绕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大致如下炼油生产装置、基本有机合成、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氨及制品、石油化纤等。
目前国际上炼油装置单套设备在千万吨级以上,乙烯生产装置单套也在 100×104;以上。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对石油化工本身及配套设备的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要求也日益复杂。有效的安全评价可以掌握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
一、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 部位界定
关键装置系指以下设施或装置∶ 陆上、海(水)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设施;工艺操作是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的生产装置。
要害(重点)部位系指以下场所或区域∶多工种联合作业、频繁拆卸、搬迁、安装的部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多的野外施工现场;相对集中的油气生产与处理装置区;制造、储存、运输和销售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码头、油库、仓库等;对关键装置安、稳、长、满、优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 运送危险品的专业运输车(船)队等。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主管生产的领导组织生产、技术、设备、仪表、电气、安全等有关部门进行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界定分级。一般可将其分为两级。发生火灾时,影响全企业的生产或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关键生产装置及部位可定为一级。
界定方法∶①在危险分析、安全评价基础上分清主次,科学界定;②各直属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生产装置、部位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合理界定。③在主管经理(长)的领导下.组织生产、技术、设备、仪表、电气、安全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生运输、储存等生产系统各个环节,采用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逐一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各装置安全装备的配备情况、生产效益等进行界定,并根据危险程度进行分级。
二、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 部位监控要求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对这些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实施了一整套严格的安全监控办法,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故防范措施,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将管理监控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各部门、车间和岗位,及时消除缺陷和隐患。同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在关键装置配置带有智能化自诊断和冗余容错技术的 Honeywell公司的故障安全控制系统(FSC),大大提高了装置安全运行可靠性。还建立了具有安全监控、基础数据管理、信息(包括视频、音频)传递、应急预案、远程监控指挥功能的网络化安全应急平台。
1.相关职能处(科室)监控要求
工艺、技术、机动、安全、仪表、电气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安全进行监控管理,具体是∶
(1)各项工艺操作指标符合操作规程、工艺卡片要求;
(2)各种动、静设备、设施、附件达到完好标准,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5%o,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2016)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其安全附件应齐全好用,关键机组实行特护管理;
(3)仪表管理符合制度要求,仪表完好率和使用率达 95%以上,自控率达 90%以上,严格执行仪表联锁管理规定;
(4)各类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齐全、灵敏、完好,符合有关规程和规定的要求,消防道路畅通;
(5)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建立健全完整的二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检查档案。
2.基层车间监控要求
(1)确认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
(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设置专职安全工程师;
(4)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3.班组监控要求
(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3)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三、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部位安全监督检查
生产单位应建立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档案和登记台账。建立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对一级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监督检查,并形成安全检查技术报告。按照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监管检查表(表 3-1~表 3-8)对二级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四、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监控危险点检查
制定“机、电、仪、操、管”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管理职责,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好考核(表3-9)。
五、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书面检查报告
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形成书面检查报告。检查报告编制要点入如下:
(1)前言
(2)检查小组组成情况
(3)检查过程
(4)检查情况,从以下各方面放映;
①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②安全监控制度;
③安全监控管理;
④工艺安全管理;
⑤设备安全管理;
⑥电气安全管理;
⑦仪表管理;
⑧消防设施;
⑨罐区的标准化管理;
⑩危险点部位抽查;
(5)存在问题及整改办法;
(6)附件。
六、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 部位管理档案
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档案包括综合档案和每一套一级、二级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的装置档案。
综合档案包含以下内容∶ 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目录;相关管理制度;工艺、技术、机动、安全、仪表、电气等有关部门职责;年度管理登记台账;工程师配备情况;管理概况等。
装置档案包含以下内容∶
(1)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2)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监控管理网络及职责;
(3)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监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季度监管检查表(情况汇总);
(5)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检查技术报告;
(6)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部位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和演练方案;
(7)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考核表( 总结);
(8)领导干部定点联系登记表和汇总表;
(9)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危险点分布图;
(10)关键装置要害( 重点)部位危险点检查表;
(11)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安全评价相关情况、带病监护运行登记表和事故登记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