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技术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技术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采取一系列必要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处置技术,对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概述
应急处置是指在危险化学品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事故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采取的措施或组织的救援活动。
应急处置共分为八步∶
1.事故报警
事故报警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控制事故的关键环节。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危险的异常现象。第一反应人就要开始启动应急,即启动报警程序和相应的反应机制。
2.出动班组应急救援人员
各班组长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班组人员,赶赴现场。
3.划定安全区和事故现场控制
结合事故模拟结果和专家建议,并考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不同伤害程度,同时结合事故发生的不同时期,可以将现场分为初始安全区、事故现场控制等区域。
(1)初始安全区
危险化学品泄漏后,若接触泄漏物或吸入其蒸气可能会危及生命,则有必要确定初始安全区,以供现场应急人员在专业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前作应急参考。
(2)事故现场控制
根据确定的初始安全距离,可以疏散现场的人员,禁止人员进入隔离区。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进一步细化安全区域,确定应急处置人员、洗消人员和指挥人员分别所处的区域。在这些区域明确应急处置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应急行动和有效控制设备进出,并且能够统计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一旦确定警戒范围,必须在警戒区设置警戒标志,消除警戒区内火种。
设置警戒标志可使用反光警戒标志牌、警戒绳,夜间可以拉防爆灯光警戒绳。在警戒区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主要路口必须布置警戒人员,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
对干易燃气体、液体泄漏事故。如果火灾尚未发生,则必须消除警戒区内的火源。常见火源有明火、非防爆电器、高温设备、进入警戒区作业人员的手机、化纤类服装、钉子鞋、火花工具及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尾气。
4.紧急疏散
建立警戒区域,迅速将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将相邻的危险化学品疏散。
5.事故现场控制
为了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生命和环境的危害,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必须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遏制行动,通过对危险化学品的有效回收和处置将其对环境或生命的危害降至最低,防止事故扩大,保证能够有效地完成恢复和处理行动。
6. 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注意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 人为一组行动; 所用的救援器材具备防爆功能。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中毒、室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对受伤害人员及时施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7.现场人员个体防护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抢险过程中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8.现场清理和洗消
事故现场清理是为了防止进-步危害的过程。在现场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应对现场可能产生的进一步的危害和破坏采取及时的行动,使二次事故的可能性尽可能小。这类工作包括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成或蔓延、释放,防止易燃易爆物质或气体的生成与燃烧爆炸,防止由火灾引起的爆炸等等。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
发生泄漏事故,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少泄漏的危害。应急处置的首要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处理泄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临时设置现场警戒范围
易燃、可燃液体大量泄漏时、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警戒,无关人员不得出入,制止一切点火源。如果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立即向消防队报警并要求派消防车监护,消防车辆的阻火器必须完好。
2.禁止与各种明火接触,防止着火
现场应禁止一切明火作业,清理收集作业要使用防爆泵或防爆工具,作业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3.堵漏
一旦发现泄漏,要立即查明泄漏点,根据泄漏的物料、部位、形式及程度,采取具体措施制止泄漏,减少泄漏量。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关闭断气法;注水升液法;手钳夹管法;卡箍夹管法;用物堵塞法;冻结制漏法;法兰加垫法;罐口加盖法;泄气减压法。如果在堵漏时需要动火,按特殊动火对待。
4.转移回收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运用适当器具对泄漏物进行回收。小量泄漏∶用矿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回收跑漏物料时,要注意∶提前准备好用于回收的器材(如槽车、桶、泵等);用泵进行回收时,电气部分必须用防爆型或用气动等不产生火花的泵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槽车要加装车用阻火器;回收时,注意蒸气扩散,加强气体检测。
5.紧急停车
如果泄漏危及整个装置,视具体情况还可以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如停止反应,把物料退出装置区,送至罐区或火炬。
6.疏散有关人员,隔离泄漏区
疏散人员的多少和隔离泄漏区的大小,要根据泄漏量和泄漏物具体特性而定。启动音响报警器报警。向气防部门、厂调度部门(生产科)汇报,通知邻近车间或工厂的岗位人员以及附近的居民撤离至安全地点。可燃气体泄漏在人员疏散时,要考虑泄漏物扩散的区域浓度(爆炸极限范围),又要考虑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对建筑物可能带来的危害。未受污染的房间要立即关闭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