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的焊接
有色金属的焊接
(一)常用铜及铜合金及其分类
铜及铜合金以它独特而优越的综合性能,如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延展性及一定的强度等特性,在各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铜及铜合金种类繁多,常用的铜及铜合金可从它的表面颜色看出其区别,如常用的纯铜(又称紫铜)、黄铜、青铜和白铜,实际上就是纯铜、铜锌、铜铝、铜锡、铜硅和铜镍的合金。
(二)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特点
1.高热导率的影响
由于铜及铜合金的高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在焊接铜及铜合金时,采用的焊接参数与焊接同厚度低碳钢差不多时,母材就很难熔化,且填充金属与母材也不能很好地熔合,产生了焊不透的现象;焊后的变形也比较严重,外观成形差。因此即使焊接使用大功率热源,还得在焊前预热或焊接过程中采取同步加热的措施。另外,母材厚度越大,散热愈严重,也愈难达到熔化温度。
2.焊接接头的热裂倾向大
焊接时,铜能与其中的杂质分别生成多种低熔点共晶,加上铜及铜合金在加热过程中无同素异构转变,铜焊缝中也生成大量的柱状晶;同时铜及铜合金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较大,增加了焊接接头的应力,也更增大了接头的热裂倾向。因此熔化焊时,常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限制铜中的杂质含量,特别是氧的含量;②通过焊丝加入硅、锰、磷等合金元素,增强对焊缝的脱氧能力;③选用能获得双相组织的焊丝,使焊缝晶粒细化等。
3.气孔
熔化焊时,气孔出现的倾向比低碳钢要严重得多,所形成的气孔几乎分布在焊缝的各个部立,且主要是由溶解的氢直接引起的扩散性气孔和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反应性气孔。因此,为了或少或消除铜焊缝中的气孔,主要的措施是减少氢和氧的来源,用预热来延长熔池存在的时间气体易于逸出。
4.接头性能的变化
在熔化焊过程中,由于晶粒长大,杂质和合金元素的掺入,以及有用合金元素的氧化、蒸发,使接头出现以下变化∶塑性变坏、导电性下降、耐蚀性下降、晶粒粗化等。要改善接头的性,除了尽量减少热作用、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外,主要的措施是控制杂质含量和通过合金对焊缝进行变质处理,并根据不同铜合金接头的不同要求来选用。
(三)焊接方法的选择
熔化焊是铜及铜合金焊接中应用最广泛,并容易实现的一类焊接方法。气焊、焊条电弧焊、
埋弧焊、钨极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和电子束焊都有应用。合理选择焊接方法,除了根据母材的成分、厚度和结构特点外,还要考虑合金元素及数量等。总之,焊接铜及铜合金需要大功率、高能束的熔焊电源,热效率愈高,能量愈集中愈有利。不同厚度的材料对不同焊接方法有适应性,如薄板焊接以气焊、钨极氩弧焊、焊条电弧焊为好;中等板厚以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电子束焊较合理;厚板则建议使用埋弧焊、电渣焊等大功率的焊接方法。
(四)焊接材料
1.焊条
焊条电弧焊用焊条分为纯铜、青铜和白铜三类见第二章。由于黄铜中的锌容易蒸发,因而极少采用焊条电弧焊。焊条的选用基本按母材的成分选择相应焊芯的焊条。对于黄铜,一般选择青铜焊芯的焊条,如ECuSi和ECuSnB。纯铜焊条型号 ECu为低氢型药皮,用于焊接脱氧铜或无氧铜结构件,焊条使用前应严格烘干去除水分。
铜及铜合金焊条执行GB/T3670—1995《铜及铜合金焊条》,焊条的具体选用见第二章第二节。
2.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
埋弧焊的特点是电弧热效率高,对熔池的保护效果好。大、中厚度焊件的焊接工艺与钢基本相同,但在具体措施上有其自身特点。焊剂可选用高锰高硅焊剂HJ431,但可能发生合金元素向焊缝过渡,接头性能要求高的焊件宜选用 HJ260、HJ150。焊丝则选用纯铜焊丝、青铜焊丝焊接纯铜和黄铜。
铜及铜合金焊丝执行 GB/T 9460—2008《铜及铜合金焊丝》,焊丝的具体选用见第二章第二节。
3.惰性气体保护焊用焊丝及保护气体
铜薄板和中板焊接,使用气体保护焊逐渐取代气焊、焊条电弧焊,非熔化的电极一般选针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主要通过焊丝来调节焊缝的成分和性能,以此来满足焊件的要求,因此焊接纯铜一般选无氧铜焊丝,如SCu1898。焊接普通黄铜,采用无氧铜加脱氧剂的锡青铜焊丝,如SCu5210。对高强度黄铜则采用青铜加脱氧剂的硅青铜焊丝或铝青铜焊丝,如SCu6560、SCu6100A等。焊接白铜可选择白铜焊丝,如SCu7158。焊接青铜则选用相应的青铜焊丝。无论是熔化极还是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选择焊丝的原则均相同。厚度小于3mm的直边坡口对接,可以不加焊丝,厚度大于3mm的通常要加填充丝,而厚度大于12mm的焊件则最好选用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保护气体通常选用氩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焊接纯铜或高导热率铜合金焊件时,不允许预热,要求获得较大的熔深时,可采用70%氩气与30%(体积分数)氦气的混合气。混合气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改善焊缝金属的润湿性,提高焊接质量。
铜及铜合金焊丝执行 GB/T9460-2008《铜及铜合金焊丝》,焊丝的具体选用见第二章第二节。
(五)焊接工艺措施
由于前面所述的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特点,焊接铜及铜合金时,需要采取以下的工艺措施∶
1)焊前需要彻底清除坡口两侧30mm范围内的油脂、水分及其他杂质及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直至露出金属光泽为止。这是避免焊缝出现气孔的有效措施。
2)焊前要预热或在焊接过程中采取同步加热的措施。
3)严格限制铜中的杂质含量,通过焊丝加入硅、锰、磷等合金元素,增加对焊缝的脱氧能力,选用能获得双相组织的焊丝等措施,防止焊接接头的热裂纹与减少气孔。
4)控制焊后冷却速度,防止焊接变形。
5)因铜及铜合金的流动性好,故应尽可能采用平焊位置。
二、镍及镍合金的焊接
(一)常用镍及镍合金及其分类
镍及镍合金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及耐腐蚀性能,镍基耐蚀合金在200-1090℃范围内能耐各种腐蚀介质的侵蚀,同时具有良好的高温和低温力学性能,尤其在一些苛刻腐蚀条件下是一般不锈钢所无法取代的优良材料。在镍中添加铬、铜、铁、钼、铝、钛、铌、钨等元素后,通过固溶强化,不但可以改善纯镍的力学性能,而且可适应于各种腐蚀介质下侵蚀,并使之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
镍基耐腐蚀合金根据其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所占比例进行分类和命名,如Ni-Cu合金称为蒙乃尔合金;Ni-Cu-Fe合金中镍含量占优势,称因康镍合金,若铁含量高则称因康洛依合金;对于钼含量较高的Ni-Cu-Mo合金则多数称哈斯特洛依合金,也称海氏合金或哈氏合金。
(二)镍及镍合金的焊接特点
1.焊接热裂纹
由于镍基合金为单相奥氏体组织,所欲与不锈钢相比,具有高的焊接热裂纹敏感性,特别是焊缝易产生多边化晶间裂纹。这种裂纹为微裂纹,焊后对焊缝进行着色检查时,短时间一般发现不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显露出来。
2.限制热输入
采用高热输入焊接镍基耐蚀合金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热影响区产生一定程度的退火和晶粒长大,高热输入可能产生过度的偏析、碳化物的沉淀或其他有害的冶金现象,易引起热裂纹或降低耐蚀性。如果热输入过小,会加速焊缝的凝固结晶速度,更易形成多边晶界,在一定应力下有助于多边化裂纹的产生。
3.耐蚀性能
对于大多数镍及耐蚀合金,焊后对耐蚀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通常选择填充材料的化学成分与母材接近。但有些镍基合金焊接加热后对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产生有害影响,如Ni-Mo合金通过焊后退火处理来恢复热影响区的耐蚀性,而对于大多数镍基合金不需要通过焊后热处理来恢复耐蚀性。
4.工艺特性
1)镍及镍基合金液态焊缝金属流动性差,不像钢焊缝金属那样容易润湿展开。由于需要控制接头的焊缝金属,镍基耐蚀合金接头形式与钢不同,接头的坡口角度更大,以便使用摆动工艺。
2)焊缝金属熔深浅,同样不能通过增大焊接电流来增加熔深,如果电流过大可能引起裂纹和气孔,因此接头钝边的厚度要薄一些。
3)镍基耐蚀合金一般不需要焊前预热,但当母材温度低于15℃时,应对接头两侧加热到15-20℃。一般不推荐焊后处理。
(三)焊接方法的选用
镍基镍合金适用的焊接方法有:焊条电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和等离子弧焊。
(四)焊接材料
镍及镍合金焊材的选用原则是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高于或等于母材规定的限值,当需要时,其耐蚀性能不应低于母材的相应要求,或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满足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条件。焊条或焊丝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应与母材相近。为了控制焊接气孔和热裂纹,在焊接材料中一般加入合金元素如钛、锰和铌。
1.焊接镍及镍合金时焊条的选用
镍及镍合金焊条主要用于焊接工业纯镍及高镍合金,也可用于异种金属的焊接及堆焊。镍及镍合金焊接时焊条的选用,主要是根据母材的合金类别来选用相应合金成分的焊条。可以调整化学成分以满足焊接性能的要求,如通过添加合金控制气孔,增加抗热裂纹的能力或改善力学性能;当抗裂性要求高时宜选用含有较高钼、钨的镍铬钼焊条,如ENi6002。镍及镍合金焊条执行GB/T13814—2008《镍及镍合金焊条》,焊条的具体选用见第二章第二节。
2.镍基耐蚀合金埋弧焊焊剂及焊丝的选用
可以使用埋弧焊焊接某些固溶镍基耐蚀合金,不推荐使用埋弧焊焊接厚板镍-钼合金,因为焊接高的热输入和低的冷却速度使焊缝延性降低,并且由于焊剂反应引起成分的变化,使耐蚀性能降低。
镍基耐蚀合金焊接时,有类似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所发生的问题,如热裂纹、气孔和接头晶间腐蚀等,焊接材料的选用应严格控制硅、硫和磷的含量。
(1)焊剂的选用 焊接碳钢和不锈钢用埋弧焊剂,一般不宜用于焊接镍基耐蚀合金,镍基耐蚀合金埋弧焊用焊剂还要往焊缝中添加重要的合金元素。因此,焊剂与焊丝的共同作用应与母材相匹配。
(2)焊丝的选用 选用焊丝应与母材成分相匹配,焊丝成分大多与母材相当,为补偿某些重要合金元素的烧损以及控制焊接气孔和热裂纹,通过焊剂还要添加部分合金。
镍及镍合金焊丝执行 GB/T15620—2008《镍及镍合金焊丝》,焊丝的具体选用见第二章第二节。
3.镍基耐蚀合金气体保护焊焊接材料的选用
(1)TG焊焊接材料的选用 TIG焊已广泛应用于镍基耐蚀合金的焊接及异种镍基合金和镍基合金对Cu-Ni、铜或钢的焊接。特别适用于薄件、小截面工件和焊后不允许有残留熔渣的结构件的焊接。焊接时一般采用直流反接、高频引弧、电流衰减收弧等技术。
保护气体一般选用氩气、氦气或氩气和氦气混合气体。单道焊时可采用Ar+H25%,有助于消除纯镍焊缝中的气孔。当不加填充焊丝焊接薄件时,用氦气进行保护比氩气具有导热大、向熔池输入热量多、焊速快的优点;但当使用电流小于60A时,宜用氩气进行保护,此时若用氦气则电弧稳定性较差。氩和氦的纯度应不小于99.95%。
焊丝的选用一般来说应与母材对应。焊丝的成分一般略高于母材,以补充焊接过程中合金元素的烧损,并利于控制焊缝中气孔和裂纹的产生。钨极则宜选用铈钨极。
(2)MIG焊焊接材料的选用 镍基耐蚀合金可采用MIG焊。用来焊接固溶强化镍基耐蚀合金,很少用来焊接沉淀硬化耐蚀合金,一般采用氩气或氩气和氦气混合气体进行保护。由于熔滴过渡形式不同,形成最佳保护的气体也不同。喷射或颗粒状过渡形式时,宜采用纯氩进行保护;短路过渡时宜用 Ar+He(50∶50)混合气体保护;脉冲电弧过渡时宜用Ar+He(15%~20%)进行保护,可获得最佳保护效果。
焊丝的选用基本上与TIG焊相同,即焊丝成分与被焊母材的成分相匹配。焊丝直径的选用主要取决于熔滴过渡形式和母材厚度,对于喷射过渡宜选用φ0.8~φ1.6mm的焊丝,短路过渡一般选用φ1.2mm或更细的焊丝。
(五)焊接工艺措施
1.坡口和清理。
1)镍及镍合金焊接坡口与钢相比,其特点是坡口角度大,根部间隙大,且钝边高度小。可采用机加工和等离子弧切割加工坡口,但不能使用氧乙炔切割。
2)单面焊接头,可采取背面放置成形衬垫、背面通保护气体等措施,保证背面焊透和防止氧化。
3)在任何形式的加热之前,对焊丝、坡口、衬垫、坡口两侧母材表面及与接头接触的刷子、凿子等工具进行清理。要求表面无异物。
2.施焊
1)清理合格的镍及镍合金工件及焊丝应在专用洁净环境内施焊。
2)焊条电弧焊应选择最佳焊接电流范围,严格控制焊接参数,保持尽量短的电弧长度。
3)钨极气体保护焊时,在焊缝金属中填充金属量应占一半以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推荐选用直流恒压电源。埋弧焊应注意防止焊缝金属耐腐蚀性能和塑性降低,不推荐使用理弧焊焊接厚板镍钼合金。
4)焊前一般不要求预热,但应去除湿气,在焊接区周围加热到16℃左右。施焊时限制热输人,如采用窄焊道、焊后急冷等,急冷使用的冷却水应清洁,控制道间温度不大子150℃。
5)气体保护焊时注意焊缝背面及高温区的保护,液态焊缝金属流动性差,不容易润湿展开,应采取各种工艺措施使液态焊缝金属布满坡口,确保熔合和焊透。
6)焊接区锤击应采用不锈钢锤。
7)镍及镍合金一般不要求焊后热处理,当需要时按设计文件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部分因康镍合金当焊缝设计温度高于538℃时,应进行稳定化处理。
三、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一)常用铝及铝合金及其分类
铝及铝合金按铝制产品形式不同可分为变形铝合金及铸造铝合金。按强化方式可分为非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及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按合金化系列,可分为工业纯铝、铝铜合金、智锰合金、铝硅合金、铝镁合金、铝镁硅合金、铝锌镁铜合金等七大类,特种设备常用纯铝、铲毓合金和铝镁合金。铝锰合金仅可变形强化,其强度比纯铝略高,成形工艺性及耐蚀性、焊接性夺。铝镁合金也仅可变形强化,与其他铝合金相比,铝镁合金具有中等强度,其延性、焊接陟能、耐蚀性能良好。
铝在空气和氧化性水溶液介质中,表面会产生致密的氧化铝钝化膜,因而在氧化性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铝在低温下不存在脆性转变,因此铝制设备可用在很低的温度。
(二)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特点
1.铝的氧化性
铝极易氧化,在常温空气中即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焊接时容易造成夹渗,氧化铝膜还会吸附水分,焊接过程中会促使焊缝生成气孔。因此,焊接时应对熔化金属和高派参属进行有效的保护。
2.铝的线膨胀系数铝焊接时熔
铝的线膨胀系数比较大,约为钢的两倍,铝凝固时的体积收缩率也比钢大得池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热裂纹及较高的热应力。
3.气孔
铝及铝合金液体熔池易吸收氢等气体,若焊后冷却凝固过程中来不及析出,气孔。
4.热影响区的强度下降N的见
当母材为变形强化或固溶时效强化时,焊接热影响区强度将下降。
(三)焊接方法的选择
铝及铝合金适应的方法很多,气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焊条电弧焊等都适用。选择焊接方法时,应考虑产品结构特点、制造工艺要求、焊件厚度、铝合金类别、牌号、对焊接接头质量及性能的要求等综合选择。
特种设备施焊时,经常采用钨极氩弧焊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这两种焊接方法热量比较集中,电弧燃烧稳定,由于采用惰性气体,保护良好,容易控制杂质和水分来源,减少热裂纹和气孔的发生,焊缝质量优良,钨极氩弧焊一般用于薄板,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用于厚板。等离子弧焊接的接头性能一般比氩弧焊好,但设备工艺复杂,使用尚不多。焊条电弧焊一般仅用于补焊铝合金铸件。
(四)焊接材料1.焊丝的选用
1)焊丝的选用原则是应保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高于或等于母材规定的限值,当需要时,其耐蚀性能不应低于母材相应要求;或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满足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条件。
2)为保证焊缝金属的耐蚀性,母材为纯铝时,宜采用纯度不低于母材的焊丝;母材为铝镁合金或铝锰合金等耐蚀铝合金时,宜采用含镁量或含锰量不低于母材的焊丝。焊丝的选取可参考本书第二章。
铝及铝合金焊丝执行GB/T10858—2008《铝及铝合金焊丝》,焊丝的具体选用见第二章第二节。
2.保护气体和钨极的选用
常用的保护气体有氩气和氦气,其纯度应大于99.9%。钨极气体保护焊的钨极宜选用铈钨极。
(五)焊接工艺措施
1.焊前清理
坡口应采用冷加工或等离子弧方法加工,焊前应对坡口进行打磨或冷加工以清除氧化物,直至露出金属光泽并打磨平整。坡口表面及两侧应严格进行表面清理,可采用机械法或化学法进行表面清理,但不要使用砂轮或砂布,建议使用不锈钢制的钢丝刷。清理后的表面应加以保护,免遭沾污,并即时施焊。焊丝表面在焊前也要进行清理。
2.预热
符合下列条件的焊件,焊前宜进行预热。①钨极氩弧焊时,焊件厚度大于10mm;②熔化极氩弧焊时,焊件厚度大于15mm;③钨极或熔化极氦弧焊时,焊件厚度大于25mm。未强化的铝及铝合金的预热温度一般为100~150℃;经强化的铝合金,预热温度不应超过100℃。
3.施焊
钨极氩弧焊宜选择交流焊机;施焊应在无污染、无灰尘和无金属粉尘的清洁环境内施焊;施焊过程中应控制道间温度不超过150℃;预防焊缝夹污;弧坑应填满并高于母材;道间应用机械方法清除氧化膜等。
四、钛及钛合金的焊接
(一)常用钛及钛合金及其分类
钛是一种活性金属,常温下能与氧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保持高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钛及钛合金的最大优点是比强度大,综合性能优越。钛合金首先在航空工业中得到应用,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化工、海水淡化、电站冷凝器等方面成功应用。
钛及钛合金按其退火态的组织分为α钛合金、β钛合金、α+β钛合金三类,分别用TA、TB和TC 表示。在压力容器制作中,牌号为TA2的工业纯钛使用居多,使用状态一般为退火态。
(二)钛及钛合金的焊接性
1.间隙元素沾污引起脆化
由于钛的活性强,高温下钛与氧、氮、氢反应速度很快。氧和氮固溶于钛中,使钛晶格畸变,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而氢含量增加,焊缝金属的冲击韧性急剧降低,塑性下降较少;碳以间隙形式固溶于钛中,使强度提高,塑性下降,作用不如氮、氧显著,但碳量超过溶解度时,易于引起裂纹,因此钛及钛合金焊接时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
2.焊接相变引起的性能变化
对于常用的工业纯钛,其组织为α合金,这类合金的焊接性最好。在用钨极氩弧焊填加同质焊丝或不加焊丝,在保护良好的条件下焊接接头强度可与母材等强度,接头塑性较差。焊接接头塑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有∶①焊缝为铸造组织,它比轧制状态塑性低;②焊接时由于导热性差、比热小、高温停留时间长、冷却速度慢,易形成粗晶;③若采用加速冷却,又易产生针状α组织,也会使塑性下降。
3.裂纹
由于钛及钛合金中杂质很少,因此很少出现热裂纹,只有当焊丝或母材质量有问题时才可能产生热裂纹。由氢引起的冷裂纹是钛合金焊接时应注意防止的,例如选用氢含量低的焊接材料和母材,注意焊前清理,在可能的条件下,焊后进行真空去氢处理等。
4.气孔
气孔是钛及钛合金焊接时最常见的焊接缺陷。在焊接热输入较大时,气孔一般位于熔合线附近;而焊接热输入较小时,气孔则位于焊缝中部。气孔主要降低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能使疲劳强度降低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影响气孔的主要因素是焊丝和坡口表面的清洁度,焊丝表面的润滑剂、打磨时残留在坡口表面的磨粒、薄板剪切时形成的粗糙的端面等等都可能使焊缝产生气孔。
(三)焊接方法的选用
气焊和焊条电弧焊均不能满足钛及钛合金的焊接质量要求,熔化焊需要用惰性气体保护。适用的焊接方法有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
(四)焊接材料
1.焊丝的选用
1)焊丝选用原则∶保证在焊态下焊缝金属力学性能高于或等于母材规定的限值,需要时,其耐腐蚀性能不应低于母材相应要求,或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满足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条件。
2)焊丝中的氮、氧、碳、氢、铁等杂质元素的标准规定上限值应低于母材中杂质元素的标准规定上限值,不允许从所焊母材上裁条充当焊丝。
3)不同牌号的钛材相焊时,按耐蚀性能较好和强度级别较低的母材选择焊丝和填充丝。钛及钛合金焊丝执行 GB/T 3623—2007《钛及钛合金丝》,用于承压设备的焊丝执行 NB/T47018.7—2011《钛及钛合金焊丝和填充丝》。标准的型号对比及选择见第二章第二节。一般情况下根据所焊母材牌号来选择相应的焊丝牌号,并通过工艺评定验证。不同牌号的钛材相焊时,推荐按耐蚀性能较好和强度较低的母材去选择焊丝材料,或按图样规定。
2.保护气体和钨极
常用保护气体为氩气,也可用氦气或两者混合气体。氩气纯度不应低于99.99%,露点不应高于-50℃,当瓶装氩气的压力低于0.5MPa时不宜使用。钨极一般选用铈钨极,电极直径应根据焊接电流大小选择。
(五)焊接工艺措施
1.焊前清理
坡口表面应采用冷加工方法,如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则应去除坡口及两侧表面的氧化层及浮渣。坡口表面及两侧应呈银白色金属光泽,坡口表面及两侧应进行表面清理。焊丝表面使用前也应仔细去除表面油污和水分,焊前保持清洁,严禁沾污,以避免焊接时产生气孔,甚至裂纹。
2.装配
装配时,应防止铁离子对钛材的污染;充分利用夹具、定位焊等方法,保证焊件装配正确,防止回弹;定位焊焊缝也要防止表面氧化,若表面出现除银白色和金黄色以外的氧化层,应清除后才能施焊永久焊缝。
3.施焊
钛及钛合金应在无污染、无灰尘、无烟、无金属粉尘和无铁离子污染的洁净环境内组装和施焊;一般不进行预热,多层焊时,层间温度不应超过120℃;禁止接触引弧;加强焊接区惰性气体的保护;对温度在400℃以上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正面、背面,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氧化;焊接参数在保证保护良好、熔深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的热输入施焊;防止焊缝夹污;弧坑要填满等。
最关键的是要将焊接高温区与空气隔离开,为了有效地进行保护,焊炬喷嘴、拖罩和背面保护装置通以适当流量的氩气是极其重要的。焊缝及近缝区的颜色是衡量保护效果的标志,银白色、淡黄色表示保护效果好,深黄色为轻微氧化,一般情况下是允许的,金紫色一般表示中度氧化,深蓝色表示严重氧化,至于灰白色是绝对不允许的,表示焊缝已经变质,必须报废重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