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治理
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治理
生产经营单位要进行督促、检查,这对保障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安全检查
(1)企业安全检查应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计划。各种安全检查均应编制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果等内容(见表7-3)。
(2)企业应根据安全检查计划,开展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和节假日检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账,井与责任制挂钩。
(3)企业应对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保存相应记录。
(4)企业各种检查的主管部门应对各级组织和人员检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二、隐患排查与整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 16 号)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主要负责人在隐患排查与整改中职责∶
(1)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保证隐患治理工作的资金落实;
(3)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4)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明确负责人;
(5)按照"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
三、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2)安全检查包括∶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综合检查表见表7-4,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表见表7-5),建立安全检查台账(见表7-6),并与责任制挂钩。
四、隐患排查与治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要求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见表7-7),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1)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处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
①建立隐患治理台账(见表7-8);
②对查出的每个隐患都下达隐患治理通知,明确责任人、治理时限;
③重大隐患项目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④按期完成隐患治理。
(2)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
①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②评审意见;
③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④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⑤竣工验收报告;
⑥备案文件。
(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暂时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无力解决的原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额原因,、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等。
五、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1.定义
违章指挥是指安排或指挥职工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违章作恶就是违反作业章程、操作规范进行作业。
冒险作业就是作业者明知道继续作业或者采取的办法会发生严重后果,仍然继续坚持或者操作。
2. 事故原因
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数据统计表明,在工业企业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中,80%左右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GB 6441—1986)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为十三大类∶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a.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b.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c.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d. 忘记关闭设备;
e.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f.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g. 奔作业;h.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i.机械超速运转;
j.违章驾驶机动车;
k.酒后作业;客货混载;
m.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n.工件紧固不牢;
o.用压缩空气吹铁昼;
p.其他。
②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a.拆除了安全装置;
b.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c. 调整靠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d.其他。
③ 使用不安全设备。
a.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c. 其他。
④手代替工具操作。
a.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b.用手消除切屑;
c.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⑤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⑥险进人危险场所。
a.冒险进入涵洞;
b.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c. 采伐、集三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d.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e. 未"敲帮顶开始作业;
f.冒进信号;
g.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h.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i.私自搭乘至;
i.在绞车道行走;
k.未及时瞭望。
⑦、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⑧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⑪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a.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b未戴防护手套;
c.未穿安全鞋;
d.未戴安全帽;
e.未佩戴呼吸护具;
f.未佩戴安全带;
g.未戴工作帽;h.其他。
⑫ 不安全装束。
a.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b.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c.其他。
⑬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六、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安全生产整改措施关键在落实,需要生产经营单位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来督促。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督促落实整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安全生产整改措施按照软、硬件可分为管理整改措施和硬件投入整改措施。按照类别可分为事故隐患整改措施、查出问题整改措施、设备设施整改措施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以各种方式(下发整改通知单、现场核实、拍照等)督促本单位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整改措施(不符合整改通知单见表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