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讲述故事教学
组织讲述故事教学
学习目标
能够组织讲述故事教学。
了解讲述故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知识要求
组织讲述故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的婴幼儿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面∶小班的婴幼儿是最初只能听很简短的故事,到中班内容可以丰富一些,到大班则可选择一些较长的、离婴幼儿生活较远,但可以理解的故事。婴幼儿喜欢拟人和夸张的作品,不大考虑故事内容的真实性,而是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所吸引,童话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婴幼儿最喜爱。婴幼儿也喜欢动作多、对话多、故事性强、情节发展迅速又有适当反复的作品,如《小白兔和大灰狼》《狐狸和公鸡》的故事。他们不喜欢叙述冗长、描述过细、低沉灰暗、充满恐怖气氛、枯燥说教的作品。
2.教学方式要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婴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决定了他们学习方式的形象化,所以教师讲故事要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碟片或使用投影机、挂图等多形象化教学。用直观生动的形式配合语言向婴幼儿讲述故事,比单纯抽象的语言更易于让婴幼儿理解和接受,也能提高婴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
3.适当引导婴幼儿对故事进行续编或创编
为了更好地发展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故事可以适当引导婴幼儿进行续编或创编。如《龟兔赛跑》《两只小羊过桥》等。创编故事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刚开始要慢慢引导婴幼儿,提供给婴幼儿一些图片,让婴幼儿自由排序并想象出不同的故事情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技能要求
【案例3--8】语言故事教学∶《梨子小提琴》(中班)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认识乐器——小提琴。
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
1. 布袋一个(内装梨一个)、魔棒一根、小提琴一把、自制梨子小提琴人手一把。
2.音乐(梦幻曲)、故事磁带、多媒体课件。
3.故事背景图、故事角色图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摸宝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袋子,这个宝袋里藏了一件宝贝,请婴幼儿摸宝,摸出梨子一个。出示魔棒∶
——现在我做魔术师,把梨子变个样。将梨子切成两半,发展婴幼儿想象力,请婴幼儿说一说半个梨子像什么,想用它做成什么。
2.展开
(1)初步感受音乐∶
"今天小松鼠捡到了一只大梨子,它用大梨子做了一件宝贝,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播放音乐《梦幻曲》,引导婴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
(2)初步欣赏故事∶
——"到底小松鼠用梨子做成了什么宝贝演奏出这么好听的音乐啊?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就知道了!"请婴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故事一遍(背景音乐播放《梦幻出》)。
提出问题∶小松鼠用梨子做成了什么?
(3)利用重复讲述故事、提问题、幼儿自主粘贴图片、模仿动物对话和动作的方式解决重点∶
——小松鼠用大梨子做了一把小提琴,演奏出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现在咱们也到大森林里去听一听吧!
———揭开背景图盖布,现在咱们就来到大森林啦,小松鼠呢? 教师出示松鼠图片,请一名婴幼儿将图片贴到背景图上。教师边讲述故事(背景音乐播放《梦幻曲》),边提出问题请婴幼儿简要回答∶
A.小松鼠拉琴,都有谁听见琴声了?
B.它们正在干什么?
C.听到琴声后它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请婴幼儿边回答问题边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图片依次贴在背景图上,并模仿动物的对话、动作。
(4)再伴随音乐听一遍故事。
(5)认识∶"你们见过真的小提琴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把真的小提琴。"出示实物小提琴,请婴幼儿观察。"看它像不像一只大梨子?"简单介绍小提琴,做演奏提琴的样子,请婴幼儿模仿。
3. 结束
小松鼠把树上的梨子摘下来,给你们做成了梨子小提琴,咱们一起演奏一曲吧!给每名婴幼儿一把梨子小提琴,请婴幼儿模仿演奏,教师一一指导动作,鼓励婴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拉。(播放欢快的音乐)一曲结束后带领婴幼儿谢幕。
附故事∶《梨子小提琴》
小松鼠捡到一只大梨子,它把梨子切开来做了一把小提琴,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听过。
狐狸听到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了,我要听音乐。"狮子听到琴声,对兔子说∶"我不追你了,我要听音乐。"
动物们都来到松树下,静静地听小松鼠拉琴。拉呀、拉呀,星星也来听,月亮也来听,森林里又美好又安静。
突然,小提琴上掉下来一粒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小松鼠说∶"这是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音符。"
第二天,地里长出来一棵小绿芽,它多像一个小音符呀!
小绿芽很快就长成了大树,树上结了许多许多梨子。这些梨子呀,都被做成了小提琴。森林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
案例点评∶
这个故事教学分为三部分,即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部分。故事总共讲了两遍,中间有理解故事的教学,最后有表现故事的活动,基本上完成了原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本教学活动值得学习的是,教师在讲述故事时采用《梦幻曲》作为背景音乐,既渲染了故事内容,又加深了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可谓一举两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案例3-9】 《不开心的小树》(大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总是不开心的人会受冷落,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2.初步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二、教学准备
1.开心小树背景图一张,不开心小树纸工教具一个,参照不开心小树纸工教具示意图,画开心小树若干。
2.两名婴幼儿排好"豆浆不小心洒了"的情景表演。
3.音乐磁带《笑比哭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放音乐《笑比哭好》,问小朋友∶"笑好还是哭好啊?"之后出示不开心小树图片,接着说∶
"可是,树林里有一棵小树,每天都愁眉苦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朋友,你们想帮助它让它快乐起来吗?请听故事《不开心的小树》。"
2. 展开部分
(1)教师把不开心小树纸工教具固定到背景图上,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山坡上有一棵不开心的小树"至"不开心小树着急起来"。)提问∶
A。风儿轻轻吹过,开心小树是怎样的? 怎么说? 不开心小树呢?
B.下雨了,开心小树是怎样的?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呢?小朋友到树林里玩,开心小树又是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呢?
我们一起来学学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教师表现"风儿吹、下雨,小朋友来玩"的情景。婴幼儿分成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两组,进行对话。(理解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不开心的小树)
C. 小朋友谁能帮不开心的小树想个办法,让它变得开心起来?
(通过婴幼儿帮助小树想办法,让婴幼儿懂得如何从不开心到变得开心。)
(2)不开心的小树开心了吗?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A.小雪花为什么飘过去打扮不开心的小树?
B.不开心小树不再皱着眉头、板着脸的时候,小朋友到它这里来玩,它感觉怎样?
C.不开心小树变得开心以后,大家怎么对待它?
(引导婴幼儿认识开心的人,大家都喜欢,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3.情境表演
第一场景∶ 一名婴幼儿拿着一杯豆浆,另一名婴幼儿走过来,不小心碰了他一下,把他的豆浆弄洒了。
认为这是一件令人不开心的事的婴幼儿坐在不开心树林里;认为这件事是可以原谅的,不会让自己不开心的婴幼儿坐在开心树林里。(教师请几名婴幼儿说说为什么。)
第二场景∶被碰到的婴幼儿没有不开心,反而说∶"没关系,我还能用豆浆在地上画画呢。"画好后开心地把地上收拾干净。
教师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做开心的小树,把不高兴的事也变成开心的事,做一个快乐的好宝宝吧!
最后再放音乐《笑比哭好》,请小朋友们小声跟唱。附故事∶ 《不开心的小树》
山坡上有棵不开心的小树,它和很多开心小树长在一起,风儿轻轻吹过,开心小树抖动树叶笑嘻嘻地说∶"舒服舒服,真舒服。"天上下起雨,开心小树伸开树枝笑嘻嘻地说∶"解渴解渴,真解渴。"小朋友到树林里来玩,开心小树摇晃着脑袋,笑嘻嘻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小朋友。"
只有不开心的小树天天皱着眉头,不开心。风儿吹过来,它皱着眉头说∶"别碰我,讨厌。"下雨了,它板着脸孔说∶"又下雨了,真讨厌。"小朋友来玩了,它嘟嘟囔囔地说∶"吵死了,快走开。"它每天都不愉快,每天都开心不起来。
不开心小树皱着眉头,板着面孔,大家都不愿去它那里。蚯蚓绕过不开心小树,去给开心小树松土;小鸟飞过不开心小树,到开心小树上面做窝、唱歌。
一棵棵开心小树每天都在长大,密密的树叶,粗粗的树枝。不开心小树总是长不大,又小又黄的树叶,又细又瘦的树枝。
"为啥大家都不喜欢我?"不开心小树急起来。
冬天的晚上,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开心小树捧住小雪花,让它们落在自己的枝叶上。月光下的开心小树披着满身雪花,真漂亮!
不开心小树也想让自己变得漂漂亮亮,它使劲伸开树枝,张开树叶,去捧住小雪花。咦!不开心小树的眉头不皱了,脸也不板了。小雪花像蝴蝶一样飘过来打扮不开心小树,树上停满了,又停到它的脚下。
天亮了,小朋友都出来玩,看见停满雪蝴蝶的银色小树最漂亮,大家都到那里打雪仗、滚雪球,还在那里堆了一个最大的雪人。那么多小朋友都过来玩,玩得那么开心,不开心小树很快活。
不开心小树不再皱着眉头、板着脸了。它也长大起来,树叶变得绿绿的,树枝变得粗粗的。小鸟来做窝,蚯蚓来松土,大家都喜欢它。
山坡上没有了皱着眉头、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都成了开心小树。案例点评∶
这个故事的选材很好,针对我国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状况,有比较强烈的现实意义。由于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教师采用分段讲述的方法,降低了婴幼儿记忆与理解的难度。最值得学习的是,本教学活动为了增加实践性,在后半部分安排了一个真实的情景表演,让婴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用,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