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处理婴幼儿意外伤害

生活管理

高级 • 2020-07-07 • 2000+ 浏览

一、婴幼儿意外伤害的程度

1.轻度

婴幼儿受到轻微的皮外伤,经简单处理,甚至不处理也不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命安全的意外伤害,属于轻度意外伤害。如皮肤擦伤、划伤、蚊虫叮咬等。轻度意外伤害会给婴幼儿的生活带来暂时性不便和不适。

2.中度

婴幼儿受到的意外伤害,如不及时正确地处理可能发展成重度意外伤害,引起婴幼儿生命机能的紊乱,或者可能引起婴幼儿终身残疾的,我们把这类意外伤害划分为中度意外伤害,如脱臼、摔伤、扭伤及骨折、气管异物、食物中毒、烧伤、烫伤等。

3.重度

(1)呼吸的变化

婴幼儿的呼吸已由正常节律变得不规则,时快时慢,时深时浅,气息不均匀了。再看看鼻翼或胸廊,如果鼻翼煽动,胸廊在吸气后反而下陷,这都说明呼吸已十分困难。如呼吸停止,应立即做人工呼吸。

(2)脉搏变化

若婴幼儿的脉搏由规则节律的跳动变得细快而慢或节律不齐,说明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出现了严重障碍。一旦心跳停止,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摩。

(3)脑孔的变化

瞳孔一般直径为3mm,遇到光线后能迅速收缩。垂危患儿眼睛无神,瞳孔已不能随光线的增强而迅速缩小。最后瞳孔会逐渐散大,对光线完全没有反应能力。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则意外伤害的程度非常严重,已危及婴幼儿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二、婴幼儿意外伤害处理原则

1.挽救生命

呼吸和心跳是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在常温下呼吸、心跳若完全停止4min,生命就有危险,超过10min很难起死回生。如果患儿呼吸、心跳已很不规律,出现严重的障碍或者刚刚停止吋,就应该马上实施急救。要采取人工呼吸、按压心脏等急救措施,抓住最初的儿分钟到10min的时间,帮助患儿呼吸、心跳,以期恢复患儿的自主呼吸,维持其血液循环。

2.防止残废

发生意外后在实施急救措施挽救患儿生命的同时,还要尽量防止患儿日后留下残疾。如婴幼儿发生严重摔伤时,有可能造成腰椎骨折,施救时就不能用绳索、帆布等担架抬救患儿,也不能抱或背患儿,这样会损伤脊髓,造成其终身残疾。所以,要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一定要用门板之类的担架转运患儿。

3.减少痛苦

意外事故造成的损伤往往是很严重的,常常会给患儿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而在搬动、处理时动作要轻柔,语气要温和;不要认为救命要紧,其他都不管不顾,这样会加重患儿的病情。

【技能要求1】常见小外伤的处理

常见小外伤主要指跌倒擦破皮肤、挤伤、划伤、切伤、扎刺、鼻出血、蚊虫叮咬等。

一、擦破皮肤的处理

婴幼儿在奔跑、跳跃、与同伴嬉闹时不愤摔倒,很容易擦破膝盖、胳膊肘,尤其在夏天穿衣服比较少,吏容易擦破皮肤。遇到这种情况应首先观察伤口的深浅:

1.如果伤口比较浅,只需将伤口的泥沙淸理干净,方便的话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消毒即可。

2.如果伤口比较深,有出血,应该用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再用干净的纱布、手絹、毛巾扎紧出血处,即可止血。

3.若伤势较重,则首先要及时止血,以防失血过多,危及婴幼儿生命安全。止血的处理原则是压迫血管,阻断血流。在伤口上加一层棉花、纱布之类的软垫,再用较长、较宽的布带子缠紧,可临时止血,但不宜太紧,否则易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然后快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相关链接

手指压迫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对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但时间不宜过长。

1.头顶部出血:在受伤一侧的耳前,对准下颌耳屏(就是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俗称“小耳朵”)上前方1.5cm处,用拇指压迫颞颥处浅动脉(在太阳穴附近)。

2.上臂出血:一手抬高伤者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即常规测血压的地方)。

二、挤伤的处理

婴幼儿活动中手指容易被门、抽屉等挤伤,给婴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该及时发现并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如果没有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减轻痛苦。

2.如果出血,应该先消毒再进行适当的包扎。

3.如果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三、扎伤的处理

一般来说,竹刺、木刺刺人皮肤后,都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方法如下:

1.将伤口用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

2.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要有残留,然后挤出淤血。

3.用酒精消毒伤口。

4.如果刺扎在指甲或难以拔出的位置,应送医院处理。

四、划伤、切伤的处理

婴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硬纸边和打碎的玻璃器皿时,都可能划破手,处理的方法是:

1.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

2.在伤口周围用消毒酒精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敷上纱布,用绷带扎紧。

3.如果是被玻璃器皿划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五、蚊虫叮咬的处理

夏秋季节蚊虫比较多,婴幼儿经常会被蚊子叮咬,在野外玩耍时被蜂类蛰伤、被洋辣子刺伤。蚊虫叮咬后婴幼儿往往奇痒难耐,从而哭闹不止。所以,要帮助婴幼儿及时处理。处理办法是:

1.被蚊子叮咬后,可用清凉油、花露水等涂于患处,或用肥皂水止痒。

2.被蜜蜂刺伤时,伤口处疼痛红肿,可先用橡皮膏将皮肤中的刺粘出来,然后再用肥皂水涂于伤处。

3.如果是被黄蜂蜇伤,可用食醋涂于患处。

※相关链接

被蚊虫咬伤消痛止痒的小窍门

1.肥皂涂抹止痒。蚊虫叮咬人时,从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肥皂中含有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这种脂肪酸的钠盐水解后显碱性,可迅速消除痛痒。

2.用食用碱面水少许涂擦,也可很快止痒。

3.洗衣粉去痒。用清水冲洗被咬处,不要擦干,然后用一个湿手指头蘸一点洗衣粉涂于被咬处,可立即止痒且红肿很快消失,待红肿消失后可用清水将洗衣粉冲掉。

4.鲜马齿苋茎叶少许,在手里揉搓出水后,涂擦患处,具有止痒消肿效果。

5.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擦1min,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拭,一般12h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h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6.氯霉素眼药水止痒。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搽1〜2滴氯霉素眼药水,即可止痛止痒。由于氯霉素眼药水有消炎作用,蚊虫叮咬后已被抠破有轻度感染发炎者,涂擦后还可消炎。

7.白胡椒20g,捣碎浸泡在100g的60度白酒中,将容器密封置于阳光下曝晒3〜7天,即可搽于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镇痛,止痒,消肿。

8.取六神丸10〜60粒,研末后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涂于蚊虫叮咬处,每日3〜5次。

9.用扑尔敏1片,蘸唾液反复涂擦叮咬处,止痒效果佳。

10.雄黄10g,大蒜(独头蒜或紫皮蒜)10头去皮,浸泡在200g的60度纯白酒内,待10天左右,即可搽蚊虫叮咬处,每天1〜2次,可解毒、镇痛、止痒、消肿。

【技能要求2】常见安全事故处理

一、脱臼的处理

关节脱臼又叫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关节的功能丧失。表现为患处肿胀,关节外部变形或出现剧烈疼痛。严重时可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或劳动、体育训练中,因外伤或用力不当可造成关节脱位,一般下颌、肩、肘、髋、指关节容易发生脱位。日常生活中,保育员要动作轻柔,不可突然用力拉扯婴幼儿。脱臼的处理办法是:

1.对脱臼的关节,要限制活动,以免加重伤势。

2.争取时间及早复位,即用正确的手法将脱出的骨端送回原处。如果对骨骼组织不大熟悉,那就不要随意地复位,以免引起血管或神经的更大损伤。这时应将脱臼的关节用绷带等固定好,送医院处理。局部冷敷,可以减轻疼痛。

3.脱臼有可能合并骨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早送往医院治疗。

※相关链接

牵拉肘的处理

带孩子玩耍时,孩子的胳膊只被轻轻拉一下,就突然哇哇大哭,不肯活动胳膊,也不肯拿东西,家长非常着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4岁以下的幼儿,肘部骨骼发育未健全,固定关节的韧带、关节囊相对较为松弛,当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位时,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纵向牵拉,桡骨头即可脱出,造成胳膊肘脱臼,医生称为桡骨小头半脱位,也称作牵拉肘。

桡骨小头半脱位整复起来非常简单,家长在家里可以自行处理,方法是:一手托起并握住前臂,将肘关节屈曲90度,并将桡骨纵轴抵向肱骨下端,另一手掌托住肘内侧,其拇指置于桡骨小头部位加压,前臂轻轻左右一旋转就会听到或感觉到“咯哒”一声,这就是整复上去了。随后,即令患儿活动,如果一次复位不成功可按上述步骤重复一次。

二、摔伤、扭伤及骨折的处理

如果婴幼儿跌摔之后,肢体失去原有功能,甚至出现变形,说明婴幼儿骨折了。

骨折的急救原则是:固定受伤部位,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的组织,避免骨折加重。

1.四肢骨折的处理:在断肢上垫些软物,用木板(竹片、硬纸板均可)将断肢及上下关节固定,再缠上绷带,及时送医院。

2.头部骨折的处理:用沙袋、衣物将头固定,使之不晃动。

3.凡怀疑伤及腰部者,严禁伤者走路、弯腰。应找硬木板或门板作担架,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严禁背、抱伤者或用软担架抬送,这样容易使断骨刺伤骨髓,造成截瘫。

三、异物入体的处理

1.异物进入眼睛的处理

婴幼儿眼内异物最常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俗话说:“眼里不揉沙子”。异物进入眼睛直接影响婴幼儿的正常活动,而且一旦眼部不适,婴幼儿会不自觉地用脏手揉搓,这很容易导致眼角膜损伤。所以保育员要随时观察,及时帮助婴幼儿正确处理。处理办法是:

(1)让婴幼儿轻轻闭上眼晴,切不可用脏手揉搓眼晴。

(2)保育员洗干净双手,才能为婴幼儿处理眼内异物。

(3)若异物粘在眼结膜表面,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絹或棉签轻轻擦拭去。

(4)若异物粘在眼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才能拭去。

(5)翻上眼皮的方法是:让婴幼儿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眼皮,轻向上翻。翻下眼皮的方法是:让婴幼儿向上看,用右手拇指向下牵拉下眼皮。然后,用干净柔软的手絹或棉签轻轻擦拭去内眼皮异物。

若用这种办法还不能取出异物,婴幼儿仍感极度不适,则应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

2.异物进入鼻孔的处理

婴幼儿出于好奇,常把纽扣、小珠子、花生米等较小物品塞人鉍孔中,这不仅阻碍婴幼儿正常呼吸,时间长了还会引起鼻腔炎症,不小心进入了气管就形成了气管异物。所以,保育员要仔细观察,尽量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想办法帮婴幼儿取出异物。

处理方法是:让婴幼儿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一侧的鼻孔,用力捏鼻子,异物即可随气流冲出。如果此种办法不能冲出异物,应立即送医院处理,切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

3.异物进入外耳道的处理

外耳道异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物性异物,如小虫;一种是婴幼儿觉得好玩塞入耳中的小豆子、小石头等非生物性异物。处理办法是:

(1)小虫等异物进人耳中,可将耳朝有光的方向,或用手电简照射,或吹入香烟的烟雾,诱使小虫爬出。如上述方法无效,就需尽快送医院。

(2)如果是小豆子、小石头等非生物性异物,可用倾斜头、单脚跳跃的动作,将小物品跳出,如图2-2所示。如无效,则应尽快去医院处理。

image.png

4.异物进入咽部的处理

咽部异物较为常见的是:骨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咽部异物以鱼刺最多,可刺入舌根、扁桃体、咽侧壁、会厌谷等处,均应及时取出,否则会引起咽部发炎和咽部损伤,更厉害的呛人气管,则会发生更大的危险。处理办法是:

(1)让婴幼儿张大嘴,用手电简照射,观察异物所在位置,方便的话可用镊子取出。

(2)如果感觉异物比较大,不可盲自用吞物的方式处理,避免刺等越扎越深,不好处理。

(3)如果不能容易地取出异物,则马上带婴幼儿去医院处理。

5.异物进入气管的处理

婴幼儿口含食物或小物品哭闹、嬉笑时圾容易使异物呛入气管。气管进入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婴幼儿气管进入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异物呛入气管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有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后果。保育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要尽早处理。处理方法是:

(1)若是较小的婴幼儿气管进入异物,应将其倒提起来,拍背,试将异物弹出。

(2)若较大的婴幼儿气管出现异物,可让其趴卧在成人的腿上,头部向下倾

斜,成人轻拍其后背,将异物弹出,如图2-3所示。

image.png

四、食物中毒的处理

婴幼儿误食有毒物质,如及时发现,可通过洗胃减轻毒物的吸收,处理方法是:

1.让中毒者喝下大量清水,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其舌根部,引起呕吐,吐出毒物。反复进行。

2.如果进食毒物已超过4h,毒物已入肠道,此时洗胃无效,要让病儿喝大量稠米汤、蛋清、牛奶,保护胃肠黏膜,并立即送医院。

五、烧烫伤的处理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容易不小心被热饭、热水烫伤,或玩火烧伤。发生烧烫伤之后,如果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可以大大地减少对婴幼儿的伤害。处理办法是:

1.要立即用干净冷水冲洗创面,一般要持续冲洗20,可冲下创伤面的脏物,并减轻疼痛,缩小红肿范围。

2.还可以用醋或肥皂水轻轻擦洗创面,以保持淸洁,并起到止痛和防止起水疱的作用。

3.如伤面已起水疱,可用干净纱布盖好,使疱内水慢慢吸收。不要挑破,否则易造成感染。

4.大面积的严重烧、烫伤及头部烧、烫伤,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六、溺水的处理

如果发生了婴幼儿溺水,必须抓住时机,现场急救。方法如下:

1.倒水

将落水的婴幼儿俯卧在大人肩头,头朝下,足朝上,不时颠颤,将水从体内倒出。

2.人工呼吸

使落水婴幼儿仰卧,头尽量后仰,并清除口腔堵塞物。一手托其下颌,使呼吸畅通,另一手捏其鼻孔,口对口吹气,然后松开鼻孔,使气体因胸廓的自动下落而排出。吹气的力量不要过大,对婴幼儿每分钟进行20次人工呼吸,吹气排气的时间比为1:2。如果溺水儿牙关紧闭,可采取口对鼻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

如果溺水儿心跳停止,那么在做人工呼吸的同时还应进行胸外按压。方法是让溺水儿仰卧,将手掌放在胸骨中段,适度用力,有节奏、带冲击性地按压,每分钟60〜100次。

在进行上述抢救的同时,应抓紧联系急救中心或最近的医院,争取最大的抢救机会。

七、触电的处理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不小心碰了电源,要及时处理。办法如下:

1.尽快切断和脱离电源:立即关闭电源,或用竹竿、木棒等非导电物体将电线从触电婴幼儿的身上挑开。

2.脱离电源的婴幼儿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该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

八、中暑的处理

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会使婴幼儿中暑。其症状为:头疼、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必须及时处理。发现婴幼儿有中勒先兆或轻症中暑表现时,处理办法是:

1.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其衣扣,平卧休息。

2.用扇子扇风,用凉毛巾冷敷头部,还可以在额部涂抹淸凉油、风油精等,帮助婴幼儿散热。

3.让婴幼儿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相关链接

防中暑常识

夏季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00-16:00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了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L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意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夏季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中暑。夏季的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05:30—06:30。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九、惊厥(抽风)的处埋

婴幼儿出现惊喊的原因很多,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如患上.感、流脑、中毒性痢疾等均会使婴幼儿高热,继而发生惊厥。此外,婴幼儿缺钙引起足抽搐、癫痫、低血搪、中毒等,也会造成婴幼儿惊厥。

惊厥的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

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匀、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婴幼儿惊厥后,成人不可惊惶失措,不可大声呼叫,不可用力摇晃或拍打婴幼儿。正确的处理办法是:

1.让患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随时擦去痰涕,防止异物入气管。

2.松开患儿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3.可轻按婴幼儿抽动的下肢,保持侧卧位。不可紧搂婴幼儿。

4.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患儿上下牙之间,以免婴幼儿咬伤舌头。但如果患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也不可硬撬。

5.用针刺或用大拇指掐患儿人中穴(即唇沟的上1/3处)。

6.做好去医院的准备,患儿惊厥稳定后,必须去医院检查治疗。

※相关链接

学前教育机构安全检查制度

1.各项活动均以孩子为中心,工作人员注视婴幼儿各项活动。

2.注意园舍、活动场地、活动器具、玩具、用具的使用安全,避免触电、砸伤、摔伤、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避免触电:检查电源线路、插座、接线板的摆放。

避免砸伤:检查各类物品的摆放。

避免摔伤:检查教师组织婴幼儿活动时的情况。

避免烫伤:检查饮用水、饭菜的温度,以及这些物品的摆放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做好记录。

3.药物必须妥善保管,吃药时仔细核对,有毒物品专人管理,并严禁放在婴幼儿易接触部位。各种消毒药品、婴幼儿药物保管和服用由保健老师负责。

4.建立健全儿童接送制度,不丢失婴幼儿。

(1)安排好早值班、晚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

(2)接送时间:来园07:30—8:30;离园16:00—17:00。

(3)要求家长按接送时间接送婴幼儿。

(4)接送婴幼儿,原则上由婴幼儿的父母或祖父祖母、外祖父母负责,总之接送人员必须稳定,接送人员必须是婴幼儿认识的。如有特殊情况请人代领,必须事先请婴幼儿带条或与本班老师联系。

5.安全检查工作落实到定人、定时、定期,并有专人负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