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和分析婴幼儿的听说行为

训练婴幼儿听和说第二节

高级 • 2020-05-25 • 80+ 浏览

一、婴幼儿听和说行为观察

1.观察的意义

观察婴幼儿的听和说,能够帮助育婴员了解婴幼儿听和说能的发展情况,再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拟订出适宜的个别化语言教育计划,以促进其语言能力更好地发展。

2.观察的方法

对观察事物,育婴员首先要全面进行观察,抓住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后进行局部观察(细微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熟悉,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育婴员要细心观察婴幼儿所有的反应,如脸部表情、动作,甚至要洞悉婴幼儿的情绪状况。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观察婴幼儿前后对同一事物做出的不同反应,可以清晰区分和鉴别不同的情况,掌握婴幼儿为何做出不同反应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听和说游戏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不会再短时间完成。因此,要观察有种变化的全过程,

就得打破时间限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察,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提高育婴员的观察能力。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

二、婴幼儿听和说能力发展的观察要点

1.0〜6个月

(1)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15〜30 cm。

(2)在逗引交流中,对亲近的人和声音产生反应,从微笑发展到大声笑,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

(3)学习辨别亲近人的声音,转向发声(叫他名字)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4)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

2.7〜12个月

(1)模仿成人的发音,听简单的词,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

(2)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3)用表情、动作、语音等回应他人。

3.13〜18个月

(1)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2)尝试用喜、怒、哀、乐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

(3)感知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会指指认认。

(4)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肢体动作,尝试涂涂画画。

4.19〜24个月

(1)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喜欢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

(2)经提醒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同伴中玩耍、游戏。初步得简单是非,学着遵守规则。

(3)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喜欢涂涂画画。

5.25〜36个月

(1)学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乐意参加阅读活动,喜欢讲述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2)跟着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婴幼儿听和说行为记录与分析的方法

1.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一种常用的非正式观察法,记录可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变化,由不同的育婴员接续使用。可由记录中作推论,以增进育婴员对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及个性的了解。

轶事记录法特性:

(1)直接观察婴幼儿。

(2)对特殊事件迅速、正确和详细描述的记录。

(3)提供婴幼儿行为发生的前后关系,并说明背景与情境。

(4)育婴员作任何推论或解释时,无须进行客观叙述,因记录本身非常的清晰。

(5)观察的行为可以是一般或特殊行为。

2.曰记记录法

对学前儿童做一段长时间的研究,以日记的方式有选择地记录婴幼儿生长和发展的某些方面。一般可分为综合日记法和主题日记法两种。综合曰记法一般记录婴幼儿在各方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行为表现。主题日记法主要侧重记录婴幼儿某方面的新发展,如言语发展等。

曰记记录法一般适用于个案研究,要求观察者与儿童保持亲密的持续不断的接触。

技能要求观察、记录和分析婴幼儿的听和说行为

一、操作准备

1.确定观察目标与对象

观察目标:观察和记录显示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各种行为。

观察对象:0〜36个月的婴幼儿。

2.选择观察地点与方法

观察地点:应该选择一个富有童趣、舒适,能让孩子快速进入状态的环境,而且这个地方还应是婴幼儿熟悉的,这样观察的结果就会比较真实,比如地点设在客厅的地毯上或者孩子的卧室里。

3.设计观察记录表

可根据不同观察目标的特点选择可以凸显该特点的观察方法,如日记记录法、轶事记录法。

image.png

运用空白纸记录婴幼儿的游戏行为,将其放在醒目之处,保证育婴员随时取用,其优点是:第一,可以让育婴员随时记录婴幼儿的状况,记录观察要点,记录即时的感想,且不拘于任何形式;第二,有利于最后育婴员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展示婴幼儿的案例,分析个别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轨迹,形成案例集。

image.png

这样的记录格式的优点是:能将一个婴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过程进行分解式的分析,将分析指向过程中的不同行为,避免笼统地分析评价,便于育婴员更仔细地理解婴幼儿的语言行为及个性特点。

image.png

这是对整个游戏情况的大致描述,它强调了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后婴幼儿语言能力的描述与分析,有利于育婴员对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全面把握,从而客观地分析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

二、操作步骤

1.观察与记录

(1)观察、记录场景。在观察、记录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时,应把婴幼儿在何种场景下发生语言的情况记录清楚,如婴幼儿在与同伴、父母交往的状态下或语言游戏过程中等。

(2)观察、记录婴幼儿的听和说的行为。记录婴幼儿语言是属于自言自语还是社会化的语言,记录这些词汇、句子。

(3)观察婴幼儿表情和肢体动作。记录婴幼儿游戏或交往过程中的动作及表情,这是反映婴幼儿听和说的行为水平和特点的原始素材。

2.婴幼儿听和说行为的分析与评价

(1)分析婴幼儿听和说行为产生的环境。在进行婴幼儿动作表现的评价时,可以首先分析环境对婴幼儿听和说有何影响。如2.5岁的婴幼儿在儿童群体中会出现交往性的语言行为,从而更客观、真实地评价婴幼儿听和说能力的发展状况。

(2)分析婴幼儿听和说行为的目的。育婴员可以从分析婴幼儿听和说行为产生的场景及活动过程的动作、表情中,分析婴幼儿听和说行为的目的。如自言自语的主要目的不是与他人交流,而是与自我交流,进行自我调节,表明此时的语言是婴幼儿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心智工具。

(3)分析婴幼儿使用的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越多,表明婴幼儿能说出和传达给他人的句子数量、种类和思想就越丰富。特别要分析婴幼儿语言中表达关系和相反含义的单词,如和、不、很少、较多、然后、因为等,它反映了婴幼儿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表达。

(4)分析婴幼儿语言中使用的句子的类型。当婴幼儿的语言中出现句子后,就需要分析婴幼儿语言中所使用的句子类型,如单词句、电报句、完整句等,这是育婴员诊断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依据,它是为婴幼儿制订个别化语言指导计划的基础。

(5)评价与调整。以该年龄婴幼儿语言一般发展水平为参照,结合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婴幼儿的听和说的行为进行评价。针对哪一方面对于该年龄婴幼儿尤为突出,哪一方面的发展有所欠缺等情况,育婴员可配合家庭适当调整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指导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