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施工基本操作
电缆施工基本操作
一、校潮
校潮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检查电缆中是否存在潮气或水分。
1.油浸纸绝缘电缆校潮
油浸纸绝缘电缆应将纸绝缘逐层撕下,浸入140~150℃的电缆油中观察。如果有泡沫冒出,说明有潮;有噼啪声,则说明受潮严重。也可以撕下2~3层绝缘纸、点楼燃烧,如果纸带上火头处有泡沫,说明有潮,并伴随有噼啪声,说明受漂严重。绝缘层如果有汽. 则应切除电缆,直至电缆无潮为止。
2.橡塑电缆校潮.;橡塑电缆应逐层解剖,观察铠装、金属屏蔽层和线芯有无锈蚀,填充料是否潮湿,缓冲阻水带是否有变化,外屏蔽表面和线芯中是否有水珠等。如果有潮,则应切除电缆,直至电缆无潮为止。
二、电缆剥切
1.剥切尺寸的基准线确定
在终端安装位置的高度处或在接头确定的中心位置(应使电缆的两端重叠部分不小于200mm)处做出标记,此标记就为所有剥切尺寸的基准线。
2.外护套的剥切
作好尺寸标记,用锋利的刀先做环形切割,再切割一道或两道纵向切口,最后用手剥除外护套。
3.铠装层的剥切
在末端用恒力弹簧或绑线扎好,以防止铠装层松脱,沿绑线的边缘用钢锯锯铠装层,锯切的深度不能超过铠装层厚度的1/2,用钳子除去铠装层。如锯穿铠装层,一般会损坏内护套;锯深不够时,铠装层断面不能断整齐。
4.内衬层的剥切
铠装层剥去后,由于内衬层和内护套一般为沥青粘合在一起,故需加热后,将内衬层去掉并用溶剂擦净内护套表面。这工序应注意加热的温度均匀和不能使内护套损坏。手工剥去内衬层,并在末端用刀割断。
5.内(金属)护套、屏蔽带和半导电层的剥切
(1)金属护套的剥切。用锋利的刀(电工刀、管刀、手锯或自制的刀)做环形切割,其深度超过内(金属)护套厚度的1/2。然后在下述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在电缆的纵向做切割后,即可剥除内(金属)护套。在剥切过程中必须注意,剥除时不能损坏绝缘半导电层。剥切的三种方法简述如下。对于铝护套可用倒链或手工拔出。
①双线式。用锋利的刀从环形切割处开始,往末端划两条平行距离为5~10mm的深痕,深度也应不超过内护套厚的一半,然后用钳子从末端将10~15mm一条内(金属)护套拉下,这样余下的内(金属)护套就能很容易的取下了。这种方法用于剥除内(金属)护套较薄的电缆比较有效。
②切线式。如图11-19所示用自制专用的剖铅刀从电缆的端部开始,刀与电缆横截面成30°~45°,刀面紧贴绝缘层表面,用铁锤锤击刀背将内护层切断至环行切割处后,就很容易将铅护套剥下。铅护套较厚时,常采用此方法。
③专用剥切刀。使用专用剥切刀注意不可切割穿透内(全属》护套.否则必使绝缘层割伤,影响接头的绝缘性能。
(2)屏蔽带和半导电层的剥切。
①有金属内护套的电力电缆一般只有屏蔽纸,这时只需按设计要求保留内护套切断口处的部分,将其余部分撕去即可。
②无金属内护套的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必须有金属屏蔽带,全属屏蔽层的剥除位置应在金属屏蔽带末端用镀锡铜丝绑扎或恒力弹簧、PVC带扎紊。用逢利的刀做环形切口. 逐渐将屏蔽带剥下即可,切割时应注意不可割伤绝缘层。
③对于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的剥切与上述方法相同。而可剥离半导电层的剥切,可用锋利的刀(壁纸刀)先在去除处做环形切割,从电缆端部至环形切氰处做3~4道纵向切割,然后逐条撕去条形状半导电即可。注意绝对不允许切透半导电层而伤及绝缘,并确认在绝缘层表面没有遗留半导电颗粒。若为不可剥离的半导电层时、则可用专用刀具或碎玻璃片刮除,刮除半导电层时虽不可避免要刮去部分绝缘层、但必须注意尽可能少刮去绝缘层。另外,不可剥离的半导电层经过喷枪或喷灯加热后,能够降低剥离力,使不可剥离的半导电层转变为可剥离半导电层,但加热对半导电层的电气性能会造成一定影响,应尽量避免采用这一种方法。
无论用何种方法剥除塑料电缆半导电层,剥除后应再用专用砂布将维缘层表面砂平打光,把半导电层的剥切口砂成锥形,最后用无水酒精纸巾擦净表面。擦净时纸巾一旦擦过半导电层,就不能再擦绝缘层,否则会将半导电层的粒子带到绝缘层上、严重影响接头的绝缘性能。
6.线芯绝缘层的剥切
(1)核对相位。由于电力电缆一般是应用在三相电力系统中,所以要求电缆的线芯上相位必须和系统一致,为此电缆安装附件前应先进行相位的核对,确定正确的相位。
(2)分开线芯。为了能在接头中增加连接处的绝缘性能,应在线芯连接处的绝缘层剥切前,先将线芯分开至连接位置并符合相位排列的要求
(3)锯线芯。锯线芯在接头中尤其显得重要,相差较大时会严重影响接头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要求尺寸准、断面齐整。
(4)线芯的绝缘剥切。用锋利的刀按要求的长度,将端部绝缘部分剥除。在塑料电缆施工时应采用专用刀具。在切线芯绝缘的工艺操作中,无论使用何种刀具,均须注意不能割伤线芯,刀伤产生的尖端在运行中会出现放电现象。
(5)线芯绝缘部分的反应力锥的剥切。交联电缆反应力锥的削制(削铅笔头)。由于该种电缆的绝缘层是整体的,故可采用刀具削制成锥形,改善电场分布的效果,常用的削制方法有如下两种。
①第一种为专用工具削制方法。它是应用削铅笔的转刀原理制成的刀具,此刀具可以自制,卷刀的结构尺寸可按电缆的截面大小和锥体长度两个主要尺寸来设计。刀片制成可调式以调节卷切深度。工艺操作的正确方法是先用卷刀将绝缘层的端部削成要求长度的锥体,然后用刀或碎玻璃片刮削,使锥体的表面基本平整、形体对称、线芯的半导电层留出锥体顶部边缘的10mm,半导电层上的绝缘层应刮除,然后砂平、打光和清洁表面。
②第二种为刀或玻璃刮削方法。在没有专用刀具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其工艺的要求同第一种方法,它的操作方法和削铅笔相似,先用刀削至锥形基本形成后,再用刀或碎玻璃片刮平,然后再砂平、打光和清洁表面。用这种方法削制时必须非常小心,不能削坏线芯和削去不该削除的部分。
三、加热矫直
对于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制作电缆附件后,都存在绝缘回缩的问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中低压电缆可以不考虑其影响,但对于高压及超高压电缆必须考虑其影响,在安装附件前,对电缆进行加热,就是消除电缆内应力,减小绝缘回缩的有效手段,而对电缆进行调直是为了更便于安装附件,保证安装质量。
1.电缆加热前的准备工作
(1)加热前准备并检查加热工具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包括自动温度控制器、加热带或加热毯等。
(2)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聚四氟带、铝箔纸、玻璃丝带等。
(3)按安装工艺、图纸的要求去除电缆外护套、金属护套等。
2.加热电缆
(1)采用加热带加热法。
①在电缆绝缘屏蔽外,半搭接绕包1层40mm宽聚四氟带,要求平滑无褶皱。
②在聚四氟带外,半搭接绕包1层玻璃丝带,要求平滑无褶皱。
③在玻璃丝带外,半搭接绕包1层铝箔纸,要求平滑,并在电缆加热部分的中间部位放置热电偶。
④然后再半搭接绕包1层玻璃丝带,要求平滑无褶皱。
⑤绕包加热带,绕包间隙保持2~3倍加热带宽度。
⑥在加热带外,绕包保温毯。
⑦将热电偶、加热带电源与自动温度控制器连接在一起,将控制温度调到75℃,将自动温度控制器接上电源。
⑧打开自动温度控制器电源,待温度到达设定值时开始计时。
⑨经过4~6h后,依次断开电源。
(2)采用加热毯加热法。
①在电缆绝缘屏蔽外,半搭接绕包1层40mm宽聚四氟带,要求平滑无褶皱。
②在聚四氟带外,半搭接绕包1层玻璃丝带,要求平滑无褶皱。
③在玻璃丝带外,绕包加热毯。
④打开加热毯或自动温度控制器电源,当采用自动温度控制器时,待温度到达设定值时开始计时。
⑤经过4~6h后,依次断开电源。
3.矫直电缆
(1)将两根角铝采取对扣的方式把电缆牢牢的固定,如果电缆为竖立,应用尼龙绳打几根拉线,以保持电缆始终处于垂直状态。如果电缆为平躺,应将电缆置于平直的支架上,以保持电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2)做好防护,自然冷却至常温,冷却时间一般不少于24h。
四、绝缘处理
1.绝缘处理的重要性
在电缆附件的绝缘中有不少多种介质交界的地方,不同介质的交界面称为界面。可以把界面设想为很薄的一层间隙,由于两层绝缘材料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间隙中包含有不均匀散布的材料微小颗粒、少量水分、气体和溶剂等异物。这些因素对附件内的电场分布具有极大的影响。而电缆绝缘及半导电层斜坡与应力锥的界面就是电缆附件中最重要的一个界面。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交联电缆附件中,它就成了制约整个电缆附件绝缘性能的决定因素,成了电缆附件绝缘的最薄弱环节。尽管电缆附件笔缘设计时已经采取了适当裕度,保证在正常安装后的使用,但是在安装时还必须特别注意电缆绝缘表面的处理。
2.电缆绝缘表面的处理
通常电缆绝缘表面的处理方法是用专用刀具、玻璃片等刮削,然后用砂布抛光。一般先用打磨机打磨,再手工精细打磨,打磨的砂布从240目至1200目不等。在打磨时应注意,砂布从低目到高目依次使用,打磨过半导电层的砂布绝对不能再打磨绝缘。采用清洗纸、无水酒精清洗电缆表面,清洗方向应由绝缘层向半导电层方向擦洗,一次擦洗过的清洗纸不得重复使用。
五、导体连接
1.线芯导体连接的基本要求
电缆线芯导体连接的方法很多,有焊接( 钎焊、熔焊、亚弧焊)、压接和机械螺栓连接等。不管采用何种连接方法,都应该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连接点的电阻小而且稳定。连接点的电阻与相同长度、相同截面的导体电阻的比值,对于新安装电缆头,应不大于1,运行中电缆头应不大于1.2。
(2)足够的机械强度,主要是指抗拉强度。对于固定敷设的电缆,其连接点的抗拉强度要求不低于导体本身抗拉强度的60%。
(3)耐电化腐蚀。铜与铝相接触,由于两种金属标准电极电位相差较大,当有介质存在时,铝会产生电化腐蚀,从而使接触电阻增大。因此,铜铝连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使两种金属分子产生相互渗透。现场施工可采用铜管内壁镀锡后进行锡焊的连接方法
(4)耐振动。在船用、航空和桥梁等场合,对电缆头的耐振动性要求很高,往往超过了对抗拉强度的要求。
2.锡焊法连接导体
(1)线芯应锯齐,保证连接长度。
(2)剥除线芯末端的绝缘层,其长度为连接管长度的1/2 加上5mm,然后用隔热带材包覆裸露部分的绝缘层后,若非圆形的线芯应扎成圆形,并将连接部分的每股导体表面先镀好锡。
(3)将已分开的连接管用特制的夹钳夹紧在两端线芯中心位置上,然后再用隔热带材包覆连接管的两端线芯,防止浇锡时焊锡从连接管流出。如缺少与截面相符的连接管时,则可采用大一号的连接管加入细铜丝(注意不能露出接管)来增大直径,绝不可采用小号连接管来处理。
(4)不断用热熔的焊锡浇连接管处,并加入焊剂,使线芯和连接管的焊锡完全熔和后,再用夹钳夹紧连接管,在焊锡未凝固前用抹布将连接管填满,并且将管外焊锡除去。浇焊锡时应注意不要浇在绝缘上,以免将绝缘烫焦。
(5)冷却后拆除连接管两端隔热带材,检查焊接质量,应饱满、无裂纹、无气孔,否则需重新焊接。然后将连接处锉平打光,并用汽油擦净。
3.压接法连接导体
(1)压接的特点。压接的原理是利用两块金属的表面在压力的作用下,其表面的氧位放设熟陷化膜破裂后,使一小部分的金属相互渗透而形成一体。由于铜的氧化膜易除去,所以铜线压接比铝线压接容易,并且容易使导电性能得到保证。
根据原理可知,电缆线芯压接后,既要连接良好,又要不减少截面积,则压接时的压力大小是一个关键。经研究得出,只要满足一定的压缩比,就可满足连接的要求。压接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均已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施工中不能随意换用压模或使用非正规的压接钳,而是必须选用标准的压接钳,并压至模具正好相接为止。
目前压接有围压和坑(点)压两种形式,围压是使压接部分四周受力,坑压是在压接的部位压若干个坑(点)。围压压接后连接部位比较平直、外形变化小,即围压后连接管处产生的电场畸变较小。但是围压的受力面大,故所需的压力较大,则需用压力较大的压接钳。点压的受力面比围压小很多,故压强大,易在局部处形成金属的表面渗透,所以坑压的导电性和抗拉强度均比围压好,温度对接点的影响也大大减小。但是由于压坑会引起连接管的弯曲变形,而这种变形又会使电场发生较大的畸变,所以对接头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不当易使接头损坏。
压接的特点是工艺简便、快捷,连接处的导电性能接近锡焊,而且耐热的性能比锡焊大大提高。缺点是由于压后金属变形,尤其是点压变形更大,使连接处的电场产生较大的畸变。
压接所用的压接钳,应根据线芯的截面积大小配不同吨位的压接钳,压模必须适当。
(2)压接工艺操作要点。
①压接前,按连接需要长度剥除绝缘,按连接端子孔深加5mm或连接管长度的1/2加上5mm,清除导体表面油污或氧化膜,对铝绞合导体要用钢丝刷刷导体,至导体表面出现光泽为止。
②将电缆导体端部处理圆整后插入连接管或端子圆筒内,中间连接时,导体每端插入长度至截止坑(或堵油栅)止。端子连接时,导体应充分插入端子圆筒内,再进行压接。
③在压接部位,围压的成形边或坑压的压坑中心线应各自同在一平面或直线上,每道压痕间距及其与圆筒端部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
④压模每压接一次,在压模合拢到位后应停留10~15s,使压接部位金属塑性变形达到基本稳定后,才能消除压力。
⑤应按压钳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
4.大截面铝芯电缆的氩弧焊接
截面为240mm²及以下铝芯电缆的连接,采用机械冷压法比较方便,但对于500mm²及以上的大截面铝芯电缆应采用焊接,以达到更加可靠的技术性能。铝是一种化学性能十分活泼的金属,为避免在焊接过程中液态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可用氩气(一种惰性气体)使焊接部位与外界空气隔绝,通常称这种焊接方法为氩弧焊接。氩弧焊接的焊缝结晶细密,焊接质量较好,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原线芯的80%~-95%。氩弧焊无需用焊药,所以焊接处不存在腐蚀问题。
焊接铝芯电缆线芯采用氩弧焊时,氩弧焊的焊枪要同时向焊接部位传送电流和氩气。为保证电缆绝缘不受高温损坏,需要对焊处装两副冷却器,用水循环予以冷却,并将电缆导体切割成"V"形或"X"形。
铝芯电缆线芯的氩弧焊可用"铝209号"铝硅焊条,其主要成分是硅4%~6%,铝≥93%。对焊前先用焊枪在铝芯切割面上涂一层铝硅焊条,然后将铝芯对齐进行焊接,逐层加厚直至导体直径,最后用砂布打光。
氩弧焊接需由经过训练的技工进行。由于焊接过程中采用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电源来引弧、稳弧和击穿氧化膜,焊接温度高达3000℃以上,因此,会产生高频电、紫外线和一些臭氧、氮氧化物以及金属烟雾等有害物质。对此应加以足够的注意,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
5.不同材料、不同截面线芯的连接
铜芯电缆与铝芯电缆连接时,可选用专用的铜铝过渡压接管,采用压接工艺进行连接。铜铝过渡压接管铜、铝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铜铝摩擦焊或铜铝闪光焊,解决了铜铝接触处的腐蚀问题。也可以将铝芯电缆线芯用熔化的焊锡镀上一层锡,然后就可与铜线芯一样进行锡焊。
不同截面的铜芯和铝芯电缆可选用专用的不等截面压接管,用压接法连接。
六、带材绕包
1.对加强绝缘的基本要求
绝缘带(包绕用)要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即交流击穿强度高、介质损耗低。要求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好,因包绕时需受力拉紧,要求带材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同时要求绝缘带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能适当的伸长而不影响其绝缘性能,这样在包绕时才会在弹力的作用下绕包紧密、减少空隙,从而提高接头处的绝缘性能。对接触(绝缘)油的场合的绝缘带还必须要求具有耐油性。
2.带材的绕包
(1)绕包绝缘带时应保持环境清洁。室外施工现场应有工作棚,防止灰尘或水分落入绝缘内。绕包绝缘带的操作者应戴乳胶或尼龙手套,以避免手汗沾在绝缘上。
(2)在油纸电缆上绕包绝缘带前,应对电缆剥切部分用120~130℃的电缆油冲洗(俗称浇油),以除去绝缘表面的潮气和脏污。
纸绝缘电缆应先用窄的绝缘带将凹凸处包绕填平,然后从绕包范围的端部开始用半重叠法包绕,并必须注意绕包方向应与电缆绝缘最外层绕包方向一致,同时在绕包时,应边包绕、边卷紧、边涂上电缆油,以排除空隙,如果绕包的绝缘料是聚四氯乙烯带(四氟带),则绕包时应涂硅油。
(3)橡塑绝缘电缆应先用半导电带在连接管处绕包两层,将导电部分包好后,再用绝缘带将凹凸处包绕平,然后从绕包范围的端部开始用半重叠法包绕,直至符合接头的设计要求。自粘带的层间隔离带不能在绕包前去除,只能边绕包边去除,要保证去除干净,不能有任何遗留。
(4)绕包的拉力。无论何种绕包带绕包时,均应使绕包上的绝缘带平整、结实、松紧均匀、不起皱和不损伤,常用的拉力要求如下∶
①纸绝缘电缆包绕玻璃丝带时,用力应恰当均匀,一般厚度为1.17mm、宽度为25mm 的黑漆葛带的拉力不应超过20N。当用四氟带时,拉力可稍大些。
②橡塑电缆用自粘性橡胶带绕包时,应依照各种带材的绕包说明拉伸75%~200%后再绕上去,使其层间产生足够的粘合力,并消除层间气隙。
七、搪铅
对于金属护套的电缆或电缆附件,一般采用搪铅的方法实现密封,防止电缆或电缆附件进水、受潮。
1.搪铅所需工具和材料
(1)硬脂酸。这是一种化工产品,在接头密封时用作消除密封部位的污物和氧化膜,并使该部位迅速冷却。
(2)封铅条。它是一种合金,目前有多种配制方法,最简单和常用的配制为纯铅、锡的合金。
(3)抹布。这是一种自制的电缆施工专用工具,在搪铅操作时,作隔热、抹平和抹光封焊部分用,市场上无专售店。自行制作的方法是用棉的卡其布,根据封焊部位的大小,将布按左右和上下各4~8次折叠,折成略大于封焊部位的方形,布料毛边应折在内部,用线缝几处固定以防止散开,然后放入100℃左右的羊脂等混和油(或电缆油)中浸渍透即可使用。浸渍时需注意切不可使棉布损伤,否则就无法使用。
(4)汽油喷灯或液化气喷枪。
2.铅封条的配制
铅包电缆传统的密封方法是搪铅,搪铅所用的材料是铅焊料。铅焊料的选择,一方面要使封焊后保持原有电缆铅包的密封性能及机械强度;另一方面,又要在封焊过程中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烧坏该处的绝缘。一般采用适当配比的铅锡合金来满足这个要求。熔点较低的金属有锡、铅、铋,其熔点分别为232℃、327℃和271℃。铅焊料如果选用同电缆内护层相同的纯铅材料,则熔点太高,而且它在常温下为固体,高温时即变为液体,不会出现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浆糊状半凝固状态,不便于施工。在铅中加入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便于封焊。用这种低熔点的铅锡合金作铅焊料,封铅后焊料分子不深入铅包内部,仅在铅包表面粗糙处相结合,其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能已能满足要求。
用65%的铅和35%的锡配制成的封铅焊料在185~250℃之间呈浆糊状态。经验证明,该焊料的配比是适宜于封铅操作的最佳配比。如果含锡量减少,则不容易揩搪,但如果含锡量过高,虽然揩搪容易,但焊料呈浆糊状的温度范围缩小,可揩搪时间缩短,也不容易操作。
配制铅焊料时,先按质量比准备好铅锡两种金属。因为铅的熔点为327℃,比锡的熔点高,故先将铅放在铅缸内加热使它全部熔化,然后将锡投入。待锡全部熔化后,将温度维持在260℃左右。这时,为防止铅、锡表面氧化及升华物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可在表面盖一层稻草灰。为试探温度是否适宜,可将一张白纸放于铅缸内,若过1~2s后纸表面略被熏黄,则说明温度适合。若纸被熏焦,则说明温度过高。温度过高,合金液体表面层容易同空气中的氧起反应。一般锡总是浮于表面,这样就在表面生成大量氧化锡,使锡的含量相对减少,影响配比的正确性。在熔化后恒温时,必须用勺子搅拌均匀,然后用勺子将铅锡材料舀到特制的模具内,浇成长条状的铅焊料。一般铅焊料长为700mm,重约2kg。
在配制铅焊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锡在加入液体铅中以前,必须烘热去潮。
(2)凡触及铅锡液体的物件,如搅拌棒、舀勺和浇铸模具等,都必须干燥,否则当水遇到液态铅锡时,会突然汽化,引起铅锡向四处飞溅,以致烫伤周围人员。
(3)在浇铸过程中必须经常搅拌,使铅锡均匀混合,以免铅锡分层。
(4)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护脚罩、长袖上衣和长裤。
八、热缩
1.热收缩管和热溶胶
热收缩管是一种遇热后能均匀收缩的管材,热收缩管是在外力作用下扩张成型后强制冷却而成的,当再次加热到120~140℃左右时,又会力图恢复到原来的尺寸,因而具有弹性记忆效应。热收缩法就是将这种管材套于预定的粘合密封部位,并在粘合部位的两端涂上热溶胶。当加热到上述温度后,热收缩管即收缩,热溶胶同时也溶化,待自然冷却后即形成一道良好的密封层。热溶胶在此起填充和粘结作用。
2.加热工具
加热工具一般采用液化气喷枪或喷灯,也可用焊枪式丙烷火焰环形电炉喷灯或大功率工业用电吹风机加热。
3.热缩方法和要求
不论使用何种加热工具,一定要控制好火焰或温度,不能过大,操作时,出热口或火焰需朝向收缩的方向,起到对将要收缩部分的预热作用。要不停地晃动火源,不可对准一个位置长时间加热,并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烫伤热收缩部件。喷出的火焰应该是充分燃烧的,不可带有烟,以免碳粒子吸附在热收缩部件表面,影响其性能。在收缩管材时,一般要求从中间开始向两端或从一端向另一端收缩,以利于管内残留空气的排出,沿圆周方向均匀加热,缓慢推进,以避免收缩后的管材沿圆周方向出现厚薄不均匀。分支手套应尽量套至根部,加热时由指套根部往两端加热收缩固定,待收缩完全后,端部应有少量热溶胶挤出为好,分支手套表面应无褶皱或过火痕迹。
九、登高作业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必须采取防止坠落的安全措施。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预先做好,以尽量减少高处作业。在电缆的施工、运行和检修中,登杆作业、终端平台上工作都属于登高作业,上下电缆工作井也可划为登高作业的范围。
1.登杆作业
电缆线路在使用中往往需与架空线路进行连接,于是电缆终端经常需安装在电杆上,这就要求电缆工掌握登杆的技能。一般用脚扣登杆和三脚板登杆。
(1)登杆前,应先检查杆根是否牢固,检查安全带、脚扣、升降(三脚)板和梯子等登杆工具是否完整牢靠,并试登试拉。
(2)登杆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和戴安全帽,安全带应系在电杆或其他牢固的构件上,系好安全带应检查扣环是否扣牢。在杆上工作应使用安全带和保险绳双重保护。上、下杆过程中必须使用安全带或保险绳,杆上移动时应不少于一重保护。
(3)登杆用的梯子,顶部应扎围绳,根部应绑扎橡胶套(或橡胶布),在竹(木)梯子的顶部、中部、根部横挡应用铁丝绑扎加固。上、下梯子应有人扶持或将梯子绑牢。
(4)上、下杆过程中不得攀拉电缆,在杆上工作不得站靠在电缆终端套管上。
(5)登高工具应按表11-1的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试验。
2.终端平台作业
(1)一般用脚手架搭设终端平台,脚手架要与周围的建筑物连接牢固,如果没有建筑物,四面要做支撑架。R脚动平
(2)踏板宜用木板,木板两端与脚手架绑扎牢固。
(3)终端平台要做可靠的电气接地。
(4)在终端平台上工作时应系好安全带。
.
十、接地线焊接
电缆的接地线一般采用一根或数根镀锡铜编织带,保证接地线的总截面不小于所用电缆要求的截面积。接地线的焊接主要包括在铜屏蔽带上焊接,在钢带铠装上焊接,在铅护套上焊接,在铝护套上焊接。不论哪种焊接,都要做到焊接时间尽量短,以免损伤电缆或附件内部绝缘。
1.在铜屏蔽带或钢带铠装上焊接
(1)用砂布或钢丝刷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
(2)将镀锡铜编织带均匀分布在铜带或钢带上,用①1.4 mm的镀锡铜线缠绕3圈,将它们牢固地捆绑到一起并扎牢线头,去掉多余的铜线,留下部分向下弯曲。
(3)用电烙铁加热焊锡丝将它们紧密地焊接到一起。
2.在铅护套上焊接o剂中
(1)用钢丝刷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
(2)将镀锡铜编织带集中顺着电缆排好贴在铅护套上,用φ1.4mm的镀锡铜线将镀锡铜编织带捆绑到金属护套上,去掉多余的铜线,留下部分向下弯曲。
(3)敲平并涂上焊药,用喷枪或喷灯和焊锡进行焊接,焊点不宜太高,但接触面要足够大,一般为长15~20mm,宽20mm。
3.在铝护套上焊接
在铝护套上焊接接地线时,需先用摩擦法在铝包上涂焊一层焊接底料,然后即可用焊锡焊接。
4.零序电流互感器与接地线的配合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缆出线往往需装设零序电流互感器,配合灵敏的接地继电器作为选择性的接地保护。为了防止由于电缆金属护套和铠装层中流动的杂散电流引起继电器的误动,必须正确穿设接地线,并将电缆置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中央。当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在地线焊接点上方时,接地线不需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当零序电流互感器在地线焊接点下方时,接地线必须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后再接地,在零序电流互感器以上的接地线必须对地绝缘,这种情况下的接地线最好有外绝缘层,如图11-20所示。
十一、电缆加热
冬季气温低,油浸纸绝缘电缆由于油的黏度增大、滑动性降低,使电缆变硬;塑料电缆在低温下也将变硬、变脆。因此在低温下敷设电缆时,电缆的纸绝缘或塑料绝缘容易受到损伤。所以在冬季进行电缆敷设前,应采取措施将电缆预热。
电缆加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提高周围空气温度的方法,即将电缆放在有暖气的室内(或装有防火电炉的帐篷里),使室内温度提高,以加热电缆。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室内温度为5~10℃时,需要72h;室内温度为25℃时,需要24~36h。另一种方法是用电流加热法,即用电流通过电缆导体来加热。加热电流不能大于电缆的额定电流。电流加热法所用的设备一般是小容量的三相低压变压器,或交流电焊机,高压侧额定电压为380V,低压侧能提供加热电缆所需的电流。加热时,将电缆一端三相导体短接,另一端接至变压器低压侧。电源部分应有可以调节电压的装置和适当的保护设施。以防电缆过载而损坏。
如果施工现场具备条件,最好在施工现场加热。首先把电缆盘架设在放线架上,并把电缆盘外面的护板拆除,以便加热后立即敷设。还可以在仓库或合适的特定场所加热,加热后再运到施工现场。因为需要二次运输,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完全或大量拆除护板,但可以拆下少量护板,以利于热量传输和加热,在电缆运输前再把护板上好。
加热后电缆表面的温度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但不得低于5℃。电缆加热后应尽快敷设,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