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敷设方式

电工作业 • 2023-06-07 • 10+ 浏览


电力电缆敷设方式

 

电缆的敷设方式一般有直埋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隧道敷设、排管敷设和桥梁桥架敷设等几种。其中电缆沟有普通电缆沟和充砂电缆沟两种。桥梁桥架敷设分沿专用电缆桥、沿桥梁采用支架或吊架敷设等。各种敷设方式均有优缺点,采用何种敷设方式由具体情况决定。一般要考虑城市及企业的发展规划,现有建筑物的密度,电缆线路的长度,敷设电缆的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一、电力电缆桥架、桥梁敷设

1.应用范围

电缆在过河时,可以搭设专用的电缆桥通过。在过江、河时也可以借助于已有的公路或铁路桥,在其上安装支架或者吊架而使电缆通过。借助桥梁过江,可使敷设施工方便、费用大大降低,因此常被应用。

2.技术要求

(1)由于桥上的电缆经常会受到振动,因此必须采取防振措施,如加弹性材料的衬垫,或采用防振良好的橡塑型电缆。

(2)在桥墩两端和伸缩缝处电缆应留有松弛部分,以防电缆由于结构膨胀和桥墩处地基下沉而受到损坏。

(3)架设在木质桥上的电缆应穿在铁管中以防电缆故障时烧坏桥梁。架设在其他非燃性材料结构的桥上时,电缆应放在人行道下的电缆沟中或穿入耐火材料制成的管中,这时管的拱度不应过大,以免安装时因拉力过大而拉坏电缆。

(4)电缆敷设在桥上无人可触及处,可裸露敷设,但上部需加遮阳罩。

(5)悬吊架设的电缆与桥梁构架间的净距应不小于0.5m,以免影响桥梁的维修作业。

(6)电缆金属护层除有绝缘要求以外,应与桥梁钢架进行电气连接接地。

(7)电缆桥架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

(8)铝合金桥架在钢制支吊架上固定时,应有防电化腐蚀的措施。

(9)不宜在桥梁、桥架上装设电缆接头。

 

二、电力电缆直埋敷设

1.应用范围

直埋敷设是将电缆直接埋在地下,具有投资小、施工方便和散热条件好等优点,是最经济而广泛采用的一种敷设方法。采用这种敷设方法,并排敷设的电缆之间需有一定的砂层间隔,这样当一根电缆发生故障时,波及另一根电缆的可能性减小,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这种敷设方式电缆易受地中腐蚀性物质的侵蚀,且查找故障和检修电缆不便,特别是在冬季土壤冻结时事故抢修难度很大。

这种方式适用于地下无障碍,土壤中不含严重酸、碱、盐腐蚀性介质,电缆根数较少的场合,如郊区或车辆通行不太频繁的地方。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中低压电缆的敷设。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一般不要采用直埋敷设。

2.技术要求

(1)直埋电缆一般应选用铠装电缆。只有在修理电缆时,才允许用短段无铠装电缆,但必须外加机械保护。选择直埋电缆线路时,应注意直埋电缆周围泥土应不含有腐蚀电缆金属护套的物质。

(2)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0.7m。冬季土壤冻土层大于0.7m的地区,可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使电缆埋于冻土层以下。引入建筑物或与地下障碍物交叉时可浅一些,但不得小于0.3m,且应采取保护措施。

(3)电缆相互水平接近时的最小净距是∶10kV及以下电缆为0.1m;10kV以上为0.25m;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为0.5m,若电缆用隔板隔开时可降为0.1m,穿管时不作规定。

(4)电缆互相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0.5m,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用隔板隔开时降为0.25m,穿管时不作规定。

(5)电缆直埋敷设时,沟底必须具有良好的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应铺100mm 的软土或砂层。电缆敷好后,上面再铺100mm的软土或砂层。然后沿电缆全长盖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50mm。在特殊情况下,也允许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6)为便于检修,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面或下面,也禁止将一条电缆平行地敷设在另一条电缆的上面。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与交叉的最小净距∶与热力管道(包括石油管道)接近时为2m,交叉时为0.5m,与其他管道接近或交叉时为0.5 m。如对热力管道采取适当措施,使埋置电缆地点的土壤温升在任何时间均不超过10℃,对其他管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时,则上述净距不作规定。

(7)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铁路或排水沟交叉时应穿钢管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mm。管顶距路轨底或路面的深度不小于1m,距排水沟底不小于0.5m,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管长两端应伸出公路和轨道2m,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当电缆与直流电气化铁路交叉时,应有适当的防蚀措施。

(8)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9)敷设在郊区及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位置的标志。

 

三、电力电缆排管敷设

1.应用范围

把电缆敷设于埋入地下的电缆保护管形成的排管中的安装方式称为排管敷设。在城市街区主干线敷设多条电缆,在不宜建造电缆沟和电缆隧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排管。排管敷设减少了电缆遭受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的可能性;减轻了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电缆的化学腐蚀;不必挖开路面就可撤旧更新或敷设新的电缆线路。排管敷设造价适中,成为广泛应用的电缆敷设方式。

2.技术要求

(1)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使用加厚的裸铅包或塑料护套电缆。排管应使用对电缆金属护套没有化学作用的材料做成,排管内表面应光滑,管的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小于100mm。

(2)敷设单芯电缆不能采用钢等磁性材料的管子。

(3)穿越马路时宜采用钢管,否则要打混凝土包封进行加强。

(4)为便于检查和敷设电缆,每隔一段距离应设置电缆人井,如图9-17所示。电缆人井的间距可按电缆的制造长度和地理位置而定,一般不宜大于50m。人井的尺寸大小需要考虑电缆中间接头的安装、维护和检修是否方便。排管通向人井应不小于1/1000 的倾斜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向人井内。

 

图片


(5)在电缆人井内应装设便于电缆敷设和固定的拉环和吊环,人井内的所有金属支架等必须可靠接地。

(6)电缆人井宜设置双人孔。

 

四、电力电缆沟道敷设

1.应用范围

在发电厂、变配电站及一般工矿企业的生产装置内,均可采用电缆沟敷设的方式。但地下水位太高的地区不宜采用电缆沟敷设,否则沟内长年积水,不便维护,若水中含有腐蚀性介质会损坏电缆,化工企业就是这种情况。电缆沟的形式有两种,一般场所可采用普通电缆沟,结构如图9-18所示。在有比空气重的爆炸介质和火灾危险场所可采用充砂电缆沟。充砂电缆沟内不用安装电缆支架,其结构如图9-19所示。

 

图片

 

2.技术要求

(1)电缆沟一般由砖砌成或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沟顶部和地面齐平的地方可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或钢板)盖住,电缆可直接放在沟底或电缆支架上。

(2)为保持电缆沟干燥,应适当采取防止地下水流入沟内的措施。在电缆沟底设不小于0.3%的排水坡度,还应在沟内设置适当数量的积水坑。

(3)充砂电缆沟内,电缆平行敷设在沟中,电缆间净距不小于35mm,层间净距不小于100mm,中间填满砂子。

(4)电缆沟内全长应装设有连续的接地线装置,接地线的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其金属支架、裸铠装电缆的金属护套和铠装层应全部和接地装置连接,这是为了避免电缆外皮与金属支架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发生交流腐蚀或电位差过高危及人身安全。

(5)电缆沟内的金属构件均需采取镀锌或涂防锈漆的防腐措施。

(6)敷设在普通电缆沟内的电缆,为防火需要,应采用裸铠装或阻燃性外护套的电缆。

(7)电缆线路上如有接头,为防止接头故障时殃及邻近电缆,可将接头用防火保护盒保护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8)电缆固定于支架上,在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各支撑点间距应符合表4-3的规定。正三角形排列的单芯电缆,应每隔 1.0m 用尼龙绳或绑带扎牢。

(9)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别安装在沟的两边支架上。若不能时,则应将电力电缆安置在控制电缆之下的支架上。高电压等级的电缆宜敷设在低电压等级电缆的下面。

 

五、电力电缆隧道敷设

1.应用范围

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的通道、全封闭型的电缆构筑物,称为电缆隧道。电缆隧道敷设是将电缆敷设于地下隧道的一种电缆安装方式。

电缆隧道敷设维护检修方便,可对电缆线路实施多种形式的状态监测,容易发现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电缆隧道埋入地下深度较大,使电缆不易受外界的各种外力损伤,同时能容纳很多路的电缆。但它一次性投资很大,存在渗漏水现象,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混合物进入隧道会威胁安全。这种方式适用于地下水位低,电缆线路较集中的电力主干线,一般敷设30根以上的电力电缆。

2.技术要求

常见的电缆隧道结构如图9-20所示,它一般有以下技术要求。

(1)电缆隧道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砖砌或钢管结构,可视当地的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隧道高度为1.9~2m,宽度为1.8~2.2m。

 

图片

 

(2)电缆隧道两侧应架设用于放置固定电缆的支架。电缆支架与顶板或底板之间的距离,如表9-9所示。支架上的中低压电缆每隔10m 应加以固定,而蛇形敷设的高压、超高压电缆应按设计节距用专用金具固定,每1m用尼龙绳绑扎。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最好分别安装在隧道的两侧支架上,如果条件不允许时,则控制电缆应该放在电力电缆的上面。

 

图片

 

(3)深度较浅的电缆隧道应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人孔,长距离一般每隔100~200m应设一人孔,设置人孔时,应综合考虑电缆施工敷设,在敷设电缆的地点设置两个人孔,一个用于电缆进入,另一个人员进出。近人孔处装设进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装设强迫排风装置;深度较深的电缆隧道,两端进出口一般与竖井相连接,并通常使用强迫排风管道装置进行通风。电缆隧道内的通风要求在夏季不超过室外空气温度10℃为原则。

(4)在电缆隧道内设置适当数量的积水坑,一般每隔50m左右设积水坑一个,使水及时排出。

(5)隧道内应有良好的电气照明设施。

(6)电缆隧道内应装设贯通全长的连续的接地线,所有电缆金属支架应与接地线连通。电缆的金属护套、铠装除有绝缘要求(如单芯电缆)以外,应全部相互连接并接地,这是为了避免电缆金属护套或铠装与金属支架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发生交流腐蚀。

 

六、电力电缆水底敷设

1.应用范围

水底敷设电缆是将电力电缆直接敷设于水底的一种电缆安装方式。当电缆要跨越没有桥梁和隧道的大江、大海时,就要敷设江底或海底等水底电缆。

2.技术要求

(1)从供电侧到受电测水底电缆应是整根的。当整根电缆超过制造厂的制造能力时,可采用软接头连接。

(2)通过河流的电缆,应敷设于河床稳定及河岸很少受到冲损的地方。在码头、锚地、港湾、渡口及有船停泊处敷设电缆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当条件允许时,应深埋敷设。

(3)水底电缆的敷设,必须平放水底,不得悬空。当条件允许时,宜埋入河床(海底)0.5m以下。

(4)水底电缆平行敷设时的间距不宜小于最高水位水深的2倍;当埋入河床(海底)以下时,其间距按埋设方式或埋设机的工作活动能力确定。

(5)水底电缆引到岸上的部分应穿管或加保护盖板等保护措施,其保护范围,下端应为最低水位时船只搁浅及撑篙达不到之处;上端高于最高洪水位。在保护范围的下端,电缆应固定。

(6)电缆线路与小河或小溪交叉时,应穿管或埋在河床下足够深处。

(7)在岸边水底电缆与陆上电缆连接的接头,应装有锚定装置。

(8)水底电缆敷设必须始终保持电缆有一定的张力,配备压力传感式张力计监测张力的大小,防止张力为零发生电缆打扭。

(9)放线支架保持适当的退扭高所,消除电缆由于旋转而产生的剩余应力,避免电缆入水时打扭或打圈。

 

七、电力电缆竖井敷设

1.应用范围

将电缆敷设在竖井中的电缆安装方式称为竖井敷设。竖井是垂直的多根电缆通道,上下高程差较大。竖井与建筑物成一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竖井敷设适用于水电站、电缆隧道出口以及高层建筑等场所。

2.技术要求

(1)在竖井内壁固定电缆的支架和夹具要有贯通上下的接地扁钢,金属支架的预埋铁与接地扁钢用电焊连接。

(2)竖井内每隔4~5m设工作平台,有上下工作梯,起重和牵引电缆用的拉环等设施。

(3)敷设在竖井中的电缆必须具有能承受纵向拉力的铠装层,应选用不延燃的塑料外护套或阻燃电缆,也可选用裸细钢丝

(4)竖井中优先选用交联聚乙烯电缆。

(5)垂直固定宜每米固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