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与切割安全基础知识

焊工 • 2023-07-28 • 10+ 浏览


焊接与切割安全基础知识

 

在现代焊接与切割技术中,利用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利用电能转恋为热能来加热金属的方法,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在焊接操作中、旦对它们失去控制,就会酿成灾害。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的各种焊接与切制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都存在某些有害因素。按有害因素的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焊接烟尘、有毒气体;物理因素——弧光、高频电磁辐射、射线、噪声、热辐射等。


一、焊接与切割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类别

在焊接与切制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工伤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类。 

1.火灾和爆炸

操作者经常需要与可燃易爆危险物品接触,如乙炔、电石、液化石油气、压缩纯氧等。在检修焊补化工和燃料容器管道时,会接触到油蒸气、煤气、氢气和其他可燃气体和蒸气;其次是需要接触压力容器和燃料容器,如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油罐和管道等;再次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焊接采用明火,如气焊的火焰、焊接的电弧、焊接过程中熔渣和火星的四处飞溅等。这就容易构成火灾和爆炸的条件,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触电

操作者接触电的机会比较多,例如,更换焊条、调节焊接电流等带电操作,当绝缘防护不好或违反安全操作规则时,有可能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3. 灼烫

在焊割火焰或电弧高温作用下,以及作业环境存在有易燃易爆危险品时,有可能发生灼烫伤亡事故。焊接现场的调查情况表明,灼烫是焊接操作中常见的工伤事故。

4.急性中毒

焊割过程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碱性焊条E5015 会产生氟化氢气体,氩弧焊会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焊接有色金属铅,也会产生氧化铅等有毒的金属蒸气。当作业环境狭小,如在锅炉、船舱或车间矮小而又通风不良的条件下作业,有害气体和金属蒸气的浓度较高,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事故。在检修焊补装盛有毒物质的容器管道时,也可能发生这类事故

5.高处坠落

在登高焊割作业时,如高层建筑、桥梁、石油化工设备的安装检修等,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伤亡事故。

6.物体打击

移动或翻转笨重焊件、在金属结构或机器设备底下的仰焊操作、高处焊割作业下方以及水下气割作业等,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职业危害

不同的焊割工艺方法其有害因系亦有所不同。大体上说,焊割作业的职业危害有以下凡个特点

1.焊割劳动卫生的主安研究对象是熔化焊,而其中以明弧焊的劳动卫生问题最大、理弧焊、电渣焊的问题最小。

2.药皮焊条电弧焊碳弧气刨的主要有害因素是焊割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焊接烟生如果长期在作业空间狭小的环境里(锅炉、船舱、密闭容器和管道等操作、而且是在卫生防护不好的条件下,焊工的呼吸系统会受到伤、严重时会患焊工尘肺、锰中毒等。

3.有体是体保护电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一种主要有害因素浓度较高时会使焊工出现中毒症状。其中特别是臭氧和氮氧化物,是电弧的光辐射和高温辐射作用于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的。

 4.弧光辐射是所有明弧焊共同的有害因素,由此引起的电光性眼病是明弧焊的一种特殊职业病。

弧光辐身还会伤害皮肤,使焊工患皮炎、红斑和小水泡等皮肤疾此外,z丕会损坏棉织纤维。

5.钨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由于焊机设置有高频振荡用助引弧,所以存在高频电磁场辐射。特别是高频振荡器工作时间长的焊机(如某些工厂自制的氩弧焊机),高频电磁场辐射会使焊患神经系统和血液的疾病。

此外。使用钍钨棒电极时,由于钍是放射性物质,所以存在有害射线(α、βγ射线)。在钍钨棒储存的场所和磨尖的砂轮机周/,有可能造成放射性危害。

6.等离子弧焊接、喷涂和切割时,产生强烈噪声,在防护不好的条件下,会损伤焊工的听觉神经。

7.有色金属焊时的主要有害因素是熔融金属蒸发于空气中形成约金属氧化物烟尘如氧化铅等)和来自焊剂的毒性气体。

各种焊割工艺方法在作业过程中,除了主要有害因素外,还会有上述若干其他有害因素同时存在。必须指出,同时有几种有害因素存在,比起只有单一有害因素,其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会倍增。这是对某些看来并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有害因素,亦应当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的J缘故。

 

三、焊接妾与切割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与考核的重要性

通产对焊接与切割常用能源的危险性以及焊接职业危害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焊割发生的工伤事故(如爆炸、火灾)不仅会伤害焊工本人,而且还会危及在场的其他生产人员的安全,同时会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会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样,焊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如焊接烟尘、有毒气体等,不仅会使焊工本人受害,作业点周围的其他生产人员也会受到危害,甚至也患上职业病。

因此,焊接与切割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即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作业)的范畴,直接从事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工人属特种作业人员。国家要求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安全技术考核进行严格的管理。

1)焊接与切割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取得相应操作证者,方准独立作业做到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安全技术培训应实行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实际能力。

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考核包括安全技术考核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经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具备发证资格。凡属新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后,一律领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制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IC 卡)。

3)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变动工作单位,由所在单位收缴其操作证,并报发证部门注销。离开焊接与切割作业岗位一年以上的人员,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原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和转借。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应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吊扣、吊销其操作证,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及安全技术考核,了解和掌握焊割安全技术理论知识知在焊割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幸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从而能够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这将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