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电工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接近高压带电体。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1)安全电压、安全距离、屏护及安全标志
触电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越低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小,触电伤害就越轻。当低到一定值以后,对人体就不会造成伤害。在不带任何防护设备的条件下,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对各部分组织均不会造成伤害的电压值,叫做安全电压。
我国及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都对安全电压的上限值进行了规定,即工频下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为 50V,其电压等级有 42V、36V、24V、12V、6V。同时规定;高度不足 2.5m的照明装置、机床局部照明灯具、移动行灯等,其安全电压可采用 36V;工作地点狭窄、工作人员活动困难、金属构架或容器内以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则应采用 12V 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必须由双绕组变压器获得,而不能取自自耦变压器;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他系统隔离,不得同管敷设;安全变压器的铁芯、外壳均应接地。
为防止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距离不远而在其间发生电弧放电现象引起电击或电伤事故,规定其间必须保持最小间隙,即安全距离或安全间距。
屏护是指将带电体间隔起来,以有效地防止人体触及或靠近带电体,特别是当带电体无明显标志时。常用的屏护方式有遮栏 (适用于室内高压配电装置,底部距地不应大于0.1m,若是金属遮栏,还应接地)、栅栏(适用于室外配电装置,高度不应低于1.5m)、围墙(不应低于2.5m)和保护网。
设置屏护装置时,其本身与带电体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并配以明显的标志;同时,还应符合防风、防火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标志是保证安全用电的一项重要的防护措施。在有触电危险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场所,都应设立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以便人们识别并引起警惕。
标志的设置,要求简明扼要、色彩醒目、图形清晰、便于管理、标准统一或符合传统习惯。标志可分为识别性和警戒性两大类,分别用文字、图形、颜色、编号等构成。
安全色标的意义如表 11-1 所示,导体或极性的标志如表11-2 所示。
若因检修等原因将开关断开后,应在开关的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以防发生误合闸事故;在高压带电体旁,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以警示人们;在上下通道或工作场所的入口处,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以表示安全和允许。标示牌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移动、变更。
(2)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是指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大地作良好连接,如图 11-4 所示。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电网,其所构成的系统称之为 IT系统(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当人体触及漏电的电气设备的外壳时,因金属外壳已与大地作良好的连接,其接地电阻较之人体电阻小很多(在低压系统中,当电源容量小于100kV·A 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当电源容量大于100kV*A 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Ω),则漏电电流几乎全部流经接地线,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
在接地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必须采用保护接零,此时所构成的系统称为TN 系统(T表示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N 表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零线)。
保护接零是指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零线作良好连接,如图11-5 所示。
当一相电源触及设备的外壳时,便引起该相短路,极大的短路电流使得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动作(如熔断器熔断、空气开关跳闸等),从而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图 11-6 所示为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图 11-7 所示为单相电气设备保护接零的正确接法,图 11-8 所示为保护接零的错误接法。
注意∶在同一供电线路中,不允许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零。在图 11-9 所示系统中,当接地设备一相碰触外壳而其保护装置又没有动作时,零线电位将升高到U相/2,从而使得与零线相连接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的电压。
(3)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已广泛地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或接地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在人尚未触及之前就将电源切断;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能在极短(0.1s)的时间内切断电源,从而减轻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漏电保护器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其中电流型应用最为广泛。图 11-10(a)所示为漏电保护器的外形,图11-10(b)所示为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图。
正常情况下,互感器铁芯中合成磁场为零,说明无漏电现象,执行机构不动作;当发生漏电现象时,合成磁场不为零并产生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经放大后驱动执行元件并使其快速动作,从而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安装漏电保护器时,工作零线必须接漏电保护器,而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不得接漏电保护器。
(4)其他防护措施
① 安装照明电路时,火线必须进开关。当开关处于分断状态时,用电器就不带电。另外,安装螺口灯座时,火线要与灯座中心的簧片连接,不允许与螺纹相连。
②导线通过电流时,不允许过热,所以导线的额定电流应比实际输电的电流要大些,并且应根据使用环境和负载性质合理选择安全裕度。熔丝是用作保护的,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应能按要求迅速熔断,所以不能选额定电流很大的熔丝来保护小电流电路,更不允许以普通导线代替熔丝。
③ 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静电的情况很多,例如∶ 皮带运输机运行时,皮带轮摩擦起电; 物料粉碎、碾压、搅拌、挤出等加工过程中的摩擦起电;在金属管道中输送液体或用气流输送粉体物料等都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危害主要是静电放电引起周围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或粉尘起火乃至爆炸;还可能使人遭受电击。一般情况下,静电能量不大,所引起的触电不至于造成人员死亡,但可能引起跌倒等二次伤害。消除静电的最基本方法是将可能带静电的物体用导线连接起来接地。
④ 雷云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累积起大量的电荷(正或负电荷),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当带有异性电荷的雷云接近到一定程度,或雷云距离树梢、建筑物等较近时,便会击穿空气而发生强烈的放电,并伴随着出现高温、高热、耀眼的弧光和震耳的轰鸣等现象,即雷电现象。
防雷的基本思想是疏导,即设法将雷电流导引入 地。 常用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器等,与接地装置一起构成完整的防雷系统。避雷针普遍用于建筑物及露天的电力设施,利用尖端放电原理,保护高大的、凸出的、孤立的建筑物或设施;避雷线主要用于电力线路的防雷保护 (这时的避雷线又叫架空地线);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安装于屋角、屋脊等易受雷击的凸出部位;避雷器安装于变配电设备或线路中,以防雷击时所产生的数十万伏的感应过电压顺电力线路以冲击波的形式侵人室内,使设备的绝缘发生闪络或击穿。
发生雷电时,应避免接触或接近高处的金属物体或与之相连的金属物体或防雷接地装置;不要在河边、洼地停留;不要露天游泳;尽量不要外出走动,尤其不要站在高大的树木下,也不要站在高处;如在野外无合适场所避雨,可双脚并拢蹲下;严禁在室外变电所进户线上作业;不要接听手机,更不应手持金属物件;使用室外天线的用户,应装避雷器或防雷用的转换开关,以防"引雷入室"。
⑤电气火灾和爆炸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火灾和爆炸相比,具有更大的灾难性。因为电气火灾和爆炸除造成财产损坏、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外,还将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同时,由于存在触电的危险,使得电火灾和爆炸的扑救更加困难。
几乎所有的电气故障都可能导致电气火灾。一般认为,引发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电气线路或设备过热,比如短路、过载、铁损过大、接触不良、机械摩擦、通风散热条件恶化等;二是电火花或电弧,比如短路故障、接地故障、绝缘子闪络、接头松脱、炭刷冒火、过电压放电、熔体熔断、开关操作、继电器触电开闭等都可能产生电火花和电弧;三是静电放电;四是电热和照明设备在使用时不注意安全要求。
发生火灾和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足够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易爆物;二是有引燃或引爆的能源。鉴于此,电气防火防爆的主要措施有∶排除可燃易爆物资,如保持良好通风、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排除电气火源,如将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的非防爆电气装置安装在危险场所之外,在危险场所尽量不用或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确需使用的,严格按规范安装和使用,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加强电气设备自身的防火防爆措施,如导线的安全载流量要合适,保持绝缘良好,防止误操作;通过接地、增湿、屏蔽、中和等措施消除或防止静电。
⑥ 其他安全用电常识。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要勤检测,尤其是移动的电气设备,使用前要查看其绝缘是否良好。任何电气设备在未确认没有电以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要随便触及。尽量避免带电操作,确需带电操作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并陪有监护人。便用电烙铁、电熨斗、电吹风、电炉等电热器具时,人不要离开并防烫伤;广播、电话、电视、网络等"弱电"线路要与照明、动力、取暖、制冷等"强电"线路分开敷设,以防"强电",窜入"弱电";不准乱拉乱接,禁止使用"一线一地"的安装方式;不盲目信赖开关或控制装置,只有拔下电器电源插头才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