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防火
电气防火
一、电气设备或线路过热
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产生热量是正常的。因为电流通过导体,由于电阻存在而发热;导磁材料由于磁滞和涡流作用通过变化的磁场时发热;绝缘材料由于泄漏电流增加也可能导致温度升高。这些发热在正确设计、正确施工、正常运行时,其温度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不会产生危害。但设备过热就要酿成事故。过热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短路。
(2)过载。
(3)接触不良。
(4)铁芯发热。
(5)散热不良。
二、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击穿放电现象,而大量的电火花汇集形成电弧。电火花和电弧都产生很高的温度,在易燃易爆场所很可能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有些电器正常工作时就产生火花,如触点闭合和断开过程、整流子和滑环电机的炭刷处、插销的插入和拔出、按钮和开关的断合过程等,这些是工作火花。有些则是线路、电器故障引起的火花,如熔断器熔断时的火花、过电压火花、电机扫膛火花、静电火花、带电作业失误操作引起的火花等则是事故火花。无论是正常火花还是事故火花,在防火防爆环境中都要限制和避免。
另外白炽灯点燃时破裂、氢冷电机爆破、电瓶充电时爆破、充油设备(电容器、电力变压器、充油套管等)在电弧作用下爆破等也都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三、电气火灾预防措施
所有防火防爆措施都是控制燃烧和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使之不能同时出现。因此,防火防爆措施必须是综合性的措施,除了选用合理的电气设备外,还包括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保持通风良好、采用耐火设施、装设良好的保护装置等技术措施。
(一)保持防火间距
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是防火防爆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物或易燃建筑构件。天车滑触线的下方,不应堆放易燃物品。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危险场所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变、配电室与爆炸危险场所或火灾危险场所毗邻时,隔墙应是非燃材料制成的。
(二)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电气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和危险温度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止过大的工作火花,防止出现事故火花和危险温度,即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防火防爆也有重要的意义。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保持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升等参数不超过允许值,保持电气设备足够的绝缘能力,保持电气连接良好等。
在爆炸危险场所,所用导线允许载流量不应低于线路熔断器额定电流的1.25倍和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
(三)接地
爆炸危险场所的接地(或接零)较一般场所要求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除生产上有特殊要求的以外,一般场所不要求接地(或接零)的部分仍应接地(或接零)。例如,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电压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还有直流电压110V及以下、交流电压127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以及敷设有金属包皮且两端已接地的电缆用的金属构架均应接地(或接零)。
(2)在爆炸危险场所,6V电压所产生的微弱火花即可能引起爆炸,为此,在爆炸危险场所,必须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或接零),并连接成连续整体以保持电流途径不中断。接地(或接零)干线宜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同方向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相连,连接要牢靠,以提高可靠性。
(3)单相设备的工作零线应与保护零线分开,相线和工作零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装置,并装设双极开关同时操作相线和工作零线。
(4)在爆炸危险场所,如由不接地系统供电,必须装设能发出信号的绝缘监视装置,使有一相接地或严重漏电时能自动报警。
四、电气火灾灭火原理
火灾发生后,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碰壳短路,线路因断线而接地,使正常不带电的金属构架、地面等部位带电,导致因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而发生触电事故。因此,发现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的绝缘能力会降低,因此拉闸时应使用绝缘工具操作。
(2)高压设备应先操作油断路器,而不应该先拉隔离刀闸,防止引起弧光短路。
(3)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适当,防止影响灭火工作。
(4)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防止造成相间短路。剪断空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选择在电源方向支持物附近,防止电线切断后,断头掉地发生触电事故。
(5)带负载线路应先停掉负载,再切断着火现场电线。电源切断后,扑救方法与一般火灾扑救相同。
灭火器是人们用来扑灭各种初起火灾的很有效的灭火器材,其中小型的有手提式和背负式灭火器,比较大一点的为推车式灭火器。根据灭火剂的多少,也有不同规格。
(一)干粉灭火器的使用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干粉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背负式和推车式3种。
使用外装式手提灭火器时,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干粉即可喷出。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时,将其后部向着火源(在室外应置于上风方向),先取下喷枪,展开出粉管(切记不可有拧折现象),再提起进气压杆,使二氧化碳进入贮罐,当表压升至0.7~1.0MPa时,放下进气压杆停止进气。这时打开开关,喷出干粉,由近至远扑火。如扑救油类火灾时,不要使干粉气流直接冲击油渍,以免溅起油面使火势蔓延。
使用背负式灭火器时,应站在距火焰边缘5~6m处,右手紧握干粉枪握把,左手扳动转换开关到"3"号位置(喷射顺序为3、2、1),打开保险机,将喷枪对准火源,扣扳机,干粉即可喷出。如喷完一瓶干粉未能将火扑灭,可将转换开关拨到2号或1号的位置,连续喷射,直到射完为止。
(二)泡沫灭火器的使用
泡沫灭火器是通过筒体内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将生成的泡沫压出喷嘴进行灭火的。它除了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外,还能扑救油类等可燃液体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和醇、酮、酯、醚等有机溶剂的火灾。泡沫灭火器有MP 型手提式、MPZ型手提舟车式和MPT型推车式3种类型。下面以MP 型手提式为例简单说明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MP型手提式泡沫灭火器主要由筒体、器盖、瓶胆和喷嘴等组成。筒体内装碱性溶液,瓶胆内装酸性溶液,瓶胆用瓶盖盖上,以防酸性溶液蒸发或因震荡溅出而与碱性溶液混合。使用灭火器时,把灭火器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喷出泡沫,进行灭火。
(三)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充装液态二氧化碳,利用气化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降低燃烧区温度,隔绝空气并降低空气中氧含量来进行灭火的。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V以下的电气设备及油类初起火灾,不能扑救钾、钠等轻金属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由钢瓶、启闭阀、虹吸管和喷嘴等组成。常用的又分为MT型手轮式和MTZ型鸭嘴式两种。
使用手轮式灭火器时,应手提提把,翘起喷嘴,打开启闭阀即可。
使用鸭嘴式灭火器时,用右手拔出鸭嘴式开关的保险销,握住喷嘴根部,左手将上鸭嘴往下压,二氧化碳即可以从喷嘴喷出。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时,会使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含量达到20%时,人就会呼吸衰弱,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戴呼吸器。其次,要注意不要逆风使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逆风使用可使二氧化碳很快被吹散而妨碍灭火。此外,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排出的气体从周围空气中吸取大量热,因此,使用中要防止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