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钢焊接操作

焊工 • 2023-07-28 • 10+ 浏览


钢的焊接性


1.焊接性概念

金属的焊接性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它包括个方面的内容

1)接合性能  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

2)使用性能  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金属的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2.影响焊接性的因素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而且与工件结构的复杂程度、刚性、使用条件及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条件等也有密切关系。

1)材料因素  材料因素包括焊件本身和使用的焊接材料 (如焊条电弧焊时的焊条、埋弧自动焊时的焊丝和焊剂、气体保护焊时的焊丝和保护气体等)。它们在焊接时都参与熔池或半熔化区内的冶金过程,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焊接材料选用不当时,会使焊缝金属化学成分不合格,力学性能和其他使用性能降低,还会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由此可见,根据焊件正确选用焊接材料是保证焊接性良好的重要环节,必须十分重视。

2)工艺因素  当同一焊件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方法和工艺措施时,所表现的焊接性也不同。例如,钛合金对氧、氮、氢极为敏感,如果采用气焊和焊条电弧焊,其焊接性就不好;由于氩弧焊或真空电子束焊能防止氧、氮、氢等侵入焊接区,因此采用这两种焊接方法焊接钛合金就比较容易。

焊接方法对焊接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焊接热源能量密度、温度及热输入量等方面。例如,为了防止具有过热敏感特点的高强钢焊接时出现过热,应对其采用窄间隙焊接、等离子弧焊接、电子束焊接等方法,以改善焊接性。又如,为了防止灰铸铁焊接时产生白口组织,应选用气焊、电渣焊等焊接方法,以改善焊接性。

工艺措施对防止焊接接头缺陷、提高使用性能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和去氢处理等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热影响区淬硬变脆,降低焊接应力,避免氢致冷裂纹等。又如,合理安排焊接顺序能减小应力变形等。

3)结构因素  焊接接头的结构直接影响应力状态,从而对焊接性发生影响。因此,应使焊接接头处于刚度较小的状态,能够自由收缩,以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缺口、截面突变、焊缝余高过大、交叉焊缝等都易引起应力集中,要尽量避免。焊件厚度或焊缝体积增大,会产生多向应力,应尽量避免。

4)使用环境  焊接结构的使用环境多种多样,有高温或低温环境、充满腐蚀介质的环境、静载或动载的工作环境等。高温工作时,可能产生蠕变;低温工作或冲击载荷工作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在腐蚀介质下工作时,接头要求具有耐腐蚀性。总之,使用环境越差,焊接性就越不容易保证。

3.焊接性的间接判断法

钢材的化学成分是决定焊接热影响区是否淬硬的基本条件。在钢材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对焊接性影响最大的是碳。碳是引起淬硬的主要元素,故常把含碳量作为判别钢材焊接性的主要标志。钢中含碳量越高,其焊接性越差。钢中除了碳元素以外,其他的元素如锰、铬镍、铜、钼等对淬硬都有影响,故可将这些元素根据它们对焊接性影响的大小,折合成相当的碳元素含量,即碳当量,以判别焊接性的好坏。判断焊接性最简便的方法是碳当量鉴定法。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估算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碳当量公式

 

CE=ω(C)+ω(Mn)/6+[ω(Cr)+ω(Mo)+ω(V)]/5+[ω(Ni)+ω(Cu)]/15

 

式中ωC)、ωMn)、ωCr)、ωMo)、ωV)、oNi)、oCu)表示该元素在钢中的含量。

 CE0.4%时,钢材的淬硬倾向不明显,焊接性优良,焊接时不必预热;CE= 0.4%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逐渐明显,需要采取适当的预热和控制热输入等工艺措施;CE>0.6%时,钢材的淬硬倾向更强,属于较难焊的材料,需采用较高的预热温度和严格的工艺措施。

用上述方法来判断钢材的焊接性只能作近似的估计,并不完全代表材料的实际焊接性。例如,16MnCu钢的碳当量约为0.34%0.44%,焊接性还好;但当其钢板厚度增大时,焊接性会变差。

 

中碳钢焊接操作

 

碳素钢是以铁为基体,以碳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含碳量<2%),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工业中使用的碳素钢的含碳量很少超过1.4%。用于制造焊接结构的钢材的含碳量还要低得多。

低碳钢含碳及合金元素少。淬硬倾向小,是焊接性最好的金属材料。在低碳钢的焊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就可获得较满意的焊接质量。低碳钢的焊接在前面已经训练过,这里重点介绍中碳钢的焊接。

 

一、中碳钢焊接工艺

1.中碳钢的焊接性

与低碳钢相比,中碳钢含碳量较高,因此其强度较高,焊接性较差。常见的中碳钢有 35 钢、45钢及55钢等。其焊接性表现为

1)焊缝金属易产生热裂纹  从铁碳合金图可知,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在一个温度区间内进行。由于中碳钢含碳量较高,因而凝固温度区间也增加,偏析现象也随之增大。在凝固收缩应力的作用下,其容易沿液态晶界处开裂,产生热裂纹的倾向增大。

2)热影响区易产生冷裂纹  中碳钢焊接时,在热影响区易产生塑性很低的淬硬组织(马氏体),含碳量越高,淬硬倾向越大。当板材较厚、刚性较大时,在热影响区容易产生冷裂纹。当焊缝金属的含碳量较高时,也有产生冷裂纹的可能。

2.中碳钢焊接工艺要点

中碳钢焊接时,为了保证焊后不产生裂纹和得到满意的力学性能,通常应采取下列措施

1)尽量采用碱性焊条 这类焊条的抗冷裂和抗热裂性能较好。当焊缝金属的强度不要求与焊件等强度时,可选用强度低的碱性焊条,如E4316E4315。当对焊缝金属强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E5015E6015—D1E7015—D2 等碱性焊条。中碳钢焊接时的焊条选用见表9—1

 

图片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铬镍不锈钢焊条焊接或焊补中碳钢。在焊前不预热的情况下,也不容易产生近缝区冷裂纹。用来焊接中碳钢的铬镍不锈钢焊条有 E309—16 (旧型号E1—23— 13—16)、E309—15(旧型号E1—23—13—15)、E310—16 (旧型号E2—26—21—16)、E310—15(旧型号E2—26—21—15)等。焊接时电流要小,焊接层数要多,熔深要浅。但由于成本高,一般在焊接量较少时采用。

根据中碳钢的焊接、焊补的实践经验。 先在坡口表面堆焊一层过渡焊缝再进行焊接焊接效果较好。堆焊过渡焊缝的焊条通常选用含碳量很低、强度低、塑性好的纯铁焊条[ω(C) ≤0.03%]

2)预热  中碳钢的预热温度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焊件的大小和厚度、焊条类型、工艺参数及结构刚度等。

3)焊接工艺措施

1)焊接坡口尽量开成U形,以减少焊件熔入量。

2)焊接第一层焊缝时,尽量采用小电流、低焊速,以减小焊件熔入焊缝金属中的比例(减小熔合比),防止热裂纹。但应注意将母材熔透、避免产生夹渣及未熔合等缺陷。

3)碱性焊条在焊前要按照要求烘干。烘干温度为350450℃,保温时间2 h。 

4)锤击焊缝,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细化晶粒。

5)焊接结束时,应将焊件放在石棉灰中或在炉中缓冷。

6)对含碳量高、厚度大和刚性大的焊件,焊接后应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如在600 ~ 650℃下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应力。

 

二、中碳钢焊接技能训练

中碳钢焊接的焊件图如图9—9所示。焊件是工作压力为24 MPa的高压管道,材质为45 钢。

 

图片


中碳钢焊接方法及相应的焊接工艺参数见表9—2

 

图片


中碳钢焊接操作见表 9—3

 

图片


操作提示

(1)焊第一层时,为避免出现裂纹,运条速度不宜太快,焊道不能太薄,以保持焊件受热均匀; 熄弧时应将弧坑填满,以免出现火口裂纹。

(2)如果焊接过程中产生裂纹,应铲除重焊。

(3)选用正确的焊接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