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类案例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 • 2023-07-24 • 10+ 浏览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类案例

 

案例1  某铁矿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2011年11月20日4时,A铁矿-100m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值班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

当日8时10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100m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请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铁矿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发生时,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52人被矿山救护队救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4座铁矿的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界开采,井下巷道及未经处理的采空区相互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等标志、标识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壁充填护帮的荆笆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井筒木支架等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A铁矿盲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2.在A铁矿-100m平巷盲竖井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应办理的许可手续是()。

A.有限空间作业许可

B.带电作业许可

C.动火作业许可

D.高温作业许可

E.潮湿环境作业许可

3.按照以上场景中所列出的数据,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9523 B. 12575 C. 14425 D. 15005E. 15010

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针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可由A铁矿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其所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C.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调查

D.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E.事故调查应有A铁矿员工或A铁矿工会参加

5.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

A.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B.事故报告与救援不及时

C.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D.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E.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6.该起事故中,当甲发现盲竖井内起火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设法使盲竖井风流反向

B.设法加大盲竖井风速

C.用灭火器灭火,灭火无效时迅速撤离

D.向A铁矿调度室报告火情

E.通知现场人员撤离

7.根据事故情况,A铁矿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改进的方面包括()。

A.矿井火灾等事故应急预案方面

B.下井作业人员配备自救设备方面

C.用文件的形式授权矿长乙全权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方面

D.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方面

E.矿井通信系统及安全标志标识方面


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4. AD  5. ABC  6. CDE  7. ABE

 



案例2  某矿山设备火灾事故分析

 

A企业为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采用竖井和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中段高度为100m,分段高度为20m。生产中段为1250m和1150m,其中1150m 中段的1138m分段正在回采,1118m分段正在开拓。

2011年6月15日早班接班后,司机甲和司机乙在井下1150中段1138m分段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了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监控系统显示的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能扑灭,于是去叫休息室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铲装车火焰已蔓延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发生火灾时,1118m分段共有59人作业。在1118m分段作业的负责人发现有烟通过溜井从上面下来时,立即组织人员通过分段风井撒离,40人脱险。其余19人试图通过1118~1138m分段斜坡道撤离,未能成功。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A企业

B.调度室

C.甲所在班组

D.铲装车维修班

E.1150m中段工作面所在工区作业班组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A.CO  B.N2  C.CO2  D.H20气  E.NH3

5.甲在铲装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A.电绝缘鞋B.安全帽C.防护镜D.便携式矿灯E.防尘口罩

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E.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A.改变采矿方法

B.改变开拓方式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E.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参考答案∶

1. A  2. D  3. D  4. AC  5. BDE  6. ACE  7. CDE

 

 

案例3  某矿山火灾事故策例分析

 

某矿采用平硐一盲竖井开拓,共有8个中段。采用单翼抽出式通风,新鲜风流由地表平硐进入井下,并经一段盲竖井和二段盲竖井为各中段供风,由边界风井回风。二段盲竖井装备有双罐双层提升罐笼,罐笼各有两条罐道木,竖井内有管缆间,布置有10kV高压铠装电缆、380V电缆等高压线缆。因井壁围岩不好,井筒局部使用衬木保护。

2013年1月14日10时至15时40分,3名工人分3个时段在二段盲竖井内-483m至-486m范围进行焊割安装钢支护作业,焊渣未收集清理。18时55分许,二段盲竖井内-486m至-505m衬木起火燃烧。火灾发生初期,由于盲竖井内风流作用,火势由上而下蔓延,大量烟雾由-520m井口进入。但随着火势的增大,盲竖井内风流发生逆转,烟雾转而向上蔓延,并快速涌入-440m、-280m中段,-280m中段轨道大巷内充满了烟气。该中段工作区域的9名工作人员因急于撤离而由工作区域进入轨道大巷,最终因吸人烟气中毒窒息,9名工作人员全部死亡。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9万元。事故发生后,该矿主要负责人先后赶到,在没有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前提下,先后组织50多人人井施救,造成1名救援人员受伤。1月15日3时40分许,该矿主要负责人打电话向当地政府报告。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2.进入盲竖井内焊割作业需办理()。

B.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A.动火作业许可证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C. 管道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

3.该起火灾事故的点火源是()。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高温焊渣

E.强电电缆短路产生的火花

4.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可能是()。 

A.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B.盲目组织施救

C.事故上报不及时

D.现场工人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

E.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5.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须包括以下()部门。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

6.该类火灾事故主要预防措施应包括()。

A.禁止盲竖井内动火作业

B.禁止使用木罐道

C.主要通风机应具有反风功能

D.盲竖井内可使用木支护用于永久支护

E.盲竖井内通风风速增大

7.上述案例中,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

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

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BCD 5.ABE 6.BC 7.ABC 8.BCDE

 

 

案例4  某矿山冒顶片帮事故策例分析

 

A铜矿采用平硐开拓,共有6个中段。2010年10月13日起,该矿开始掘进+3560m 中段19号穿脉左沿,掘进作业需穿越断层。掘进进入断层破碎带后,巷道分别于11月1 日、11月16日两次出现冒落,现场施工班组停止施工并上报A铜矿。A铜矿随后与B施工单位、C监理单位研究确定对冒落地段采用混凝土支护。11月24日,在组织混凝土支护浇灌时,巷道再次发生冒落。三方随后对支护方案进行了修订,决定采用工字钢搭建安全棚、圆木回填后再进行混凝土支护。

11月25日,在确定新的支护方案后,工人运送支护材料并开始在19号穿脉内进行支护作业。作业过程中,顶板岩石不断开裂,但由于噪声过大,作业人员并未察党。11 月28日凌晨3时30分,+3560m中段采区19号川脉与19号川左沿1交叉口顶板岩石突然发生大面积冒落。冒落的岩石和支护材料直接掩埋现场7名作业人员,造成6名工人当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0.6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2.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A铜矿

B.B施工单位

C.C监理单位

D.现场施工班组

E.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3.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掘进穿越了地质断层破碎带

B.现场作业无人监护

C.支护方案不合理,安全棚不能承受顶板压力

D.现场管理混乱

E.现场对顶板冒落情况反映不足

4.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可能是()。

A.围岩稳定性差,岩石破碎

B.现场作业无人监护

C.支护方案不合理

D.现场管理混乱

E.违章作业

5.该起事故的死伤人员全部为外委施工队伍的员工,关于事故上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当由该矿主要负责人向该矿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B.应当由该矿主要负责人向该矿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应当由外委施工队伍向该矿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应当由外委施工队伍向其工商注册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E.应当由外委施工队伍向该矿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6.入井作业人员应当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A.导电鞋

B.安全帽

C.自救器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BCD 5.BCDE 6.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