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焊接质量控制
特种设备焊接质量控制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Z0004—2007,2007年8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是一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以下统称"生产")单位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强制性规定。也是特种设备生产环节质量保证体系的最低安全要求。
《基本要求》规定了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原则,并要求得到有效实施。在附件中列出了质量保证体系 18个基本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文件和记录控制、合同控制、设计控制、材料(零部件)控制、作业(工艺)控制、焊接控制、热处理控制、无损检测控制、理化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设备与检验试验装置控制、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其他过程控制、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焊接控制是特种设备生产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我们常说,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生产过程的焊接要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章将对特种设备生产的焊接质量控制程序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于特种设备焊接责任人员、管理人员、焊工初步了解《基本要求》中焊接要素的控制内容。
焊接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对特种设备生产过程中的焊接人员管理、焊接材料管理、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指导书控制、焊接工艺评定的项目、覆盖特种设备焊接所需要的工艺、焊接过程控制、焊缝返修控制、产品焊接试板的控制等环节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明确责任范围和控制内容,以确保产品或工程的焊接质量得到控制。
焊接质量控制系统一般由生产单位的技术部门归口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生产车间负责配合,并对该系统各环节、控制点的工作负责,焊接质量控制实行焊接责任人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一、焊工考试与培训
1)焊工的资格考试一般由焊接责任人委托有资质的考试机构组织考试,合格后可由考试机构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统一申请办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焊工的培训一般由焊接责任人组织,可委托考试机构组织培训,也可由生产单位自行组织培训。确保在考试前具备上岗能力。
3)焊工证一般由生产单位人事部门妥善保管。
二、焊工资格
1)取得焊工证的持证人员只能承担与考试合格项目相应的工作。
2)焊工必须严格按照已审批的焊接工艺卡或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施焊。
3)焊工应接受焊接责任人、工艺技术人员、质检员和有关监察部门人员的监督检查。4)特种设备焊工重新考试及复考的规定应符合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 Z6002--2010)的规定。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焊工证)全国范围内有效,每四年复审一次。
三、持证焊工档案管理
1)一般由焊接责任人负责建立焊工的技术档案,内容包括∶合格项目、有效期、焊工焊绩、焊缝质量汇总结果(包括焊接一次合格率、超次返修等)、焊接质量事故等内容。焊工的焊绩与焊缝质量汇总结果一般由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技术部门按月统计,交焊接责任人审核签名后,交焊接试验室汇入焊工档案,作为焊工资格评定和经济责任考核的依据。并且为焊工的取证和复审提供客观真实的证明资料。
2)对焊接质量差、焊缝合格率较低的焊工,应由焊接责任人及时查明原因,如确系焊接技术所致,则应另行对该焊工进行培训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