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的消毒
预防与消毒第二节
一、肠道疾病的传播方式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消化道。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手、水、食品和食具后进入体内而感染。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病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细菌进入肠道后吸附并侵入消化道上皮细胞,并在消化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进一步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二、处理传染病婴幼儿的呕吐物、排泄物的重要性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正确处理传染病婴幼儿的呕吐物、排泄物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和流行。具体要求如下。
1.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消毒后方可倒入厕所。
2.污染的衣物、便器经消毒后再清洗。
【操作技能1】常用物品的预防性消毒
一、操作准备
1.个人与环境准备
操作者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自来水装置。
2.用物准备
婴幼儿衣、被、毛巾、食具、奶具、家具、玩具、床上用品、浸泡容器、爱尔施泡腾片、水。
二、操作步骤
婴幼儿容易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肝炎、菌痢等。若患肠道传染疾病,对病人所接触过的物品,如床、床上用品、桌椅、玩具等均应消毒,尤其是便盆、马桶更应彻底消毒。
1.食具、奶具煮沸消毒,如图1-4所示。
2.家具、玩具用高效消毒液擦拭或浸泡,如图1-5所示。
3.床上用品、衣服用高效消毒液浸泡30分钟,日光下暴晒6小时,如图1-6所示。
4.食具毛巾煮沸消毒,如图1-7所示。
5.便盆用高效消毒液浸泡30分钟,排泄物另外处理。
【操作技能2】消毒婴幼儿衣服、被褥
一、操作准备
1.个人准备
操作者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自来水装置。
2.用物准备
婴幼儿衣服、被褥、浸泡容器、爱尔施泡腾片、水。
二、操作步骤
1.预防性消毒
婴幼儿衣服、被褥放入污物袋清洁,打包后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备用。
2.特殊消毒
把婴幼儿衣服、被褥放入含有效氯浓度为2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洁后打包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该方法主要用于传染病、皮肤病、母亲有性病者的衣物及传染病隔离衣等的消毒。
三、注意事项
1.凡有条件并适合热消毒的尽量采用热消毒。
2.要准确配制药液浓度,保证消毒物品的浸泡时间。
【操作技能3】消毒患病婴幼儿的便器
一、操作准备
1.个人与环境准备
操作者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自来水装置。
2.用物准备
消毒浸泡容器、量杯、水、爱尔施泡腾片、搅拌棒、便盆、便盆刷。
二、操作步骤
1.消毒液的配制
配制浓度为20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2000mL或4000 mL。
(1)用量杯在浸泡容器内放置2000〜4000 mL清水。
(2)根据水量计算爱尔施泡腾片用量(每片含有效氯500 mg)后放入清水中。
(3)用搅拌棒搅拌消毒液使爱尔施泡腾片溶解。
2.倒掉便器中排泄物
便器中的排泄物经消毒处理后倒入化粪池,方法见操作技能4。
3.便器在消毒液中浸泡
便器浸没在配制好的有效氯2000 mg/L浓度的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
4.清洗便器
在流动的水下用便盆刷清洗便器。
5.晾干备用
便器晾干后备用。注意便器应专人专用。
【操作技能4】消毒患病婴幼儿的呕吐物、排泄物
一、操作准备
1.个人与环境准备
操作者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自来水装置。
2.用物准备
浸泡容器、漂白粉、量杯、水、搅拌棒、食具、带盖的便盆。
二、操作步骤
1.漂白粉液的配制
配制浓度为10%〜20%漂白粉液2000〜4000mL。
(1)用量杯在浸泡容器内放置2000〜4 000 mL清水。
(2)根据水量计算漂白粉用量并放入清水中。
(3)用搅拌棒搅拌消毒液使漂白粉溶解。
2.固体排泄物的处理
用2倍于固体排泄物量的10%〜20%漂自粉液与之揽匀,加盖作用2小时后倒入化粪池。
3.液体排泄物的处理
加1/5液体排泄物量的干漂白粉与之搅匀,加盖作用2小时后导入化粪池。
4.容器处理
(1)便器用浓度为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
(2)食具煮沸2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三、注意事项
1.经消毒后的物品应清洗。
2.消毒药液要防潮、避光,密封储存,不得暴露摆放。